阅读历史 |

第709节(2 / 3)

加入书签

想初步建立起保证粮食安全生长的一个机构。”

“第三,粮食的生存环境问题。粮食种下去后,能否获得丰收,得看天老爷的心情。天老爷干旱,或者天老爷长时间下雨,都会导致粮食受到影响。为此,必须开沟筑渠,兴修水利。天干旱了,蓄水池里面有水,能供应粮食的茁壮成长。阴雨绵绵的时候,挖掘的沟渠可以保证水流通畅,不会导致地里一片。总之,外在能影响粮食的因素,必须要人为的控制,尽力降到最低。”

“第四,国家的大力扶持。先前的研究院、生产工具,或者是挖掘沟渠等等,都是建立在国家大力扶持的情况下的。没有国家支持,这些命令颁布下去后,就是一张废纸。为此,必须明确的发布通告,告知各省的省长,让每个省都能有一个详细的扶持计划,保证农业的发展。”

李振说完后,呷了一口茶,又继续说道:“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并不全面,接下来还需要把这个框架更细化,一步一步的操作下去。人口由曾国藩总理负责,那么,农业交由石达开副总理负责。由石达开副总理组建专门的农业小组,担任负责人,直接对我负责。我可以肯定的说,农业小组的人必须专业,必须要仔细的挑选,因为等过渡时期过后,农业小组的人就会有任命,希望你挑选有能力的人,而不是进来混日子的。”

石达开朗声道:“请大总统放心,石达开必不辱使命。”

顿了顿,石达开又说道:“大总统,要发展农业,肯定会遇到诸多的困难,有阳奉阴违的,有不服命令的。我恳请大总统授予调遣军队的权利,能调遣驻军帮助。一旦出现事情,可以随时调兵镇压。”

彭玉麟阻止道:“不可,军队岂能随意调动。”

作为国防部长,彭玉麟在军队有极大的话语权,他一反对,石达开脸色大变。

石达开说道:“彭部长,我是为国家着想。”

彭玉麟神色不卑不亢,说道:“我知道石副总理是为了国家着想,但军队有军队的规矩。你如此随意调动驻军,会影响军队的规定。而且,你没有恶意,但不代表其他的人都是为了国家的。文武分家,文官不经过国防部的同意随意调动军队,一旦遇到别有所图的人,岂不是危险么?”

石达开哼了声,把目光投向李振。

李振皱眉,也感到为难。

赵烈文微微一笑,说道:“驻军不可轻易调动,但法院的人可以抽调出来协助石副总理。一旦遇到问题,由法院方面介入。”

李振说道:“不错,法院已经遍布全国,我认为可行。”

赵烈文和李振都开口,石达开只得无奈点头答应。

ps:第一更;

全国枢纽线

李振一锤定音,农业的事情就此定下。

他拿过笔,记下了刚才的安排,然后才接着说道:“农业之后,我们谈一谈交通的问题。此前,交通方面的事情已经有过讨论,并且当时我阐述了交通的作用。今天,再详细的说说。”

李振目光一转,落在曾国藩身上,问道:“伯涵兄,你对全国的交通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让曾国藩一阵错愕。

之前,都是李振一个人说,他们听,现在成了李振发问。

曾国藩略作思索,不急不缓的说道:“这些年忙于治国,民生方面,我比较熟悉,交通方面的事情我懂的不多。不过我说一件事,大家肯定深有感触,知道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满清时期,从北京到南方广州,没有十天半月不可能达到,甚至遇上炎炎夏季或者阴雨天气,时间拖得更长。现在有了火车,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南下。十天半个月可以跑一趟来回。交通的构建,对国家的发展有巨大的帮助,我赞成继续扩大铁路的修筑规模。”

李振又问道:“彭部长,你呢?”

彭玉麟回答道:“铁路的建立对国家的稳定是极为有利的。拿南北来说,火车开通意味着军队随时能南下,轻易的掌控南方。故此,建立全国性的交通枢纽,那是必须的,我全力支持。”

李振又问道:“左校长,你呢?”

左宗棠耸了耸肩,说道:“曾总理和彭部长都说了,我没有说的。”

李振目光转向会议室中其余人,问道:“你们呢?”

一个个人都摇头,面无表情。

李振心中轻叹,碍于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即使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是当世人杰,是国家最优秀的人才,但他们终究是这个世界土生土长的人,尤其是还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难以开拓思维,想法难以达到李振的地步。甚至,他们不可能有发明家们那样的思维,所以论及交通的时候,仅仅想到了刚开通的铁路。

李振并不责怪,说道:“火车的出现,铁轨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串通无数地方,使得我们对全国的掌控力增强,这的确不错。但交通并不只是火车,全国的交通应该有更多的方式,才能构成全国的交通枢纽线。坦克你们已经看到,这是在陆地上行驶的武器。自行车你们也是知道的,自行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