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俗物(微h)(1 / 3)

加入书签

“公子爷,听说这位东方谷主脾气大着呢。”

“外头盛传他好男色,公子爷您千万提防。”

“胡吣什么。”走的是上山道,肩与颠出一串咯吱咯吱的轻响,少年肘撑扶手,曲指支额,阖着眼假寐,神色慵懒,骂出来的话也如春风一般悦耳。

天光大盛,细尘在光里飘舞。

衬得少年面如桃花。

他风寒才愈,为让爹娘宽心,这趟入药王谷特意裹上幅巾,免叫山里寒风吹着又受凉生病。

幅巾这东西,上端窄,下端长,大大一片披幅垂在脑后,极为考验男子形貌,不是谁人来裹都好看。

少年眉峰青翠,眼尾晕着天然薄粉,十四五岁已经是郎色惊人目,尤其一双手,修如玉梅做的骨。

对于好看的人,无论男女,世道难免宽容。

况且他身份显贵,父兄在朝为官,生来注定是人上人。出门仆从簇拥,高头大马,就算入谷进山也不用亲自跋涉,受两条腿溜细的苦。

肩与被四个大汉挑着,沿途上山。

少年端坐上头,悠闲自在。

左右两个小厮陪着说笑。

身后乌泱泱,跟着两排青衣小帽的仆役,约莫二三十人,个个手里捧着两迭红漆攒盒,里头装着谒见东方明的拜礼。

他此番前来,为求蛤石给父亲做药引。

谁叫天下只有两颗蛤石,一颗在宫里,一颗在神医东方明手中,他总不能去抢君父的东西。

“公子爷,这东西使了多少钱,东方谷主才肯卖给您啊?”

小厮恭敬地递上水囊,忍不住好奇。

“多少钱?”少年好笑道,“能让东方谷主割爱,你以为要多少。”

小厮忙答:“这般少有的宝贝,全天下拢共只有两个,想必要使不少银子。”

少年低低笑着。

声如林籁。

听到贵人开口说宝物,所有人竖起耳朵。

就等着听一个平日听不着的惊天数目。

毕竟蛤石少有。

至于为什么少有,全赖前朝有个名叫李显的皇帝。

这人做皇帝做得好,算个明君,只是某年某月某日突发奇想,要用千年不褪的白画一副流传万载的画,从此以后布告天下,四处搜罗蛤石送进皇宫。

蛤贝入土千百年才能结成一块蛤石。

这东西困在厚土底下,挖掘起来不大容易,三分靠手艺七分看运气,一锄头下去,十天半个月白费力也是常有的事。

皇帝大方,朝廷赏银不吝,久而久之,民间大兴掘石风气。

短短几年,天下所有的蛤石几乎被李显掘了个遍,收入囊中。

后代到今世,只剩两颗。

大的那颗在宫里,小的在东方明手里。

而户部尚书高徇高大人的病必须要用这么金贵的东西做药引。

东方明脾气古怪,大有谁都看不上的张狂架子,很有隐士高人风范。彼时少年也没想到,自己去信一封,求这样难得的宝物,东方谷主竟就答应了。

约定日子让他入谷来取。

并且,分文不收。

少年的他,听惯了奉承,受惯了献媚。

见过太多太多为看他一面推搡拥挤,颜面都不要的少女。

十二岁就中举,自以为自己天资绝然,东方明这等狂人不能免俗,有爱才之心,所以肯把蛤石给他。

多年后他才知道,自己这点的功名在东方谷主眼中什么都不是。

是翠宝答应为师父烧两个月的菜,外加给药圃除草半载,才换来东方明把头点下。

那日,他进入药王谷。

被药奴们领到一处山涧竹舍里歇脚,打着手势,请他在竹舍稍候。

没多久,舍外来人了。

是个少女。

“高二公子,你要的东西师父叫我送来,听闻你风寒才愈,我配了些疏散的草药,一并都在这里。”

她还没来得及说出“拿了东西请快出谷”,两个小厮便呵呵的发笑。

仿佛看透她的心思。

“姑娘是看上我们家公子爷了?”

“怎么连我家公子病了你都知道。”

少女没话。

她的沉默,在别人眼中大有少女怀春被人说破的况味,竹舍外二三十号仆役跟着笑出声来。他们常年跟随高献芝,见怪不怪,只觉好笑。

门内少年正头疼,垂着头揉太阳,听屋外笑成一团,人声吵闹,心下有些不悦。

“多谢,你叫什么名字。”

富家公子的涵养哪怕不悦也没丢。

少女听他诚恳,想了想,隔着一段距离大声告诉他:“我姓刘,名翠宝。”

“刘翠宝?”

“是,翠鸟的翠,牛宝的宝。”

“牛宝是什么?”高献芝不解。

话音才落,舍外笑声愈发高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