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65节(1 / 3)
“所以,买卖是买卖,人情是人情。一码得归一码,若搀在一处,对双方都不是好事儿。”
周氏别的不说,人还是挺听劝的。听了沈翠这么一番话,果然也就不再纠结,立刻去睡下,隔天一早就开始动工。
等到下次卫恕旬休,她就赶制出了五件袄子。其实按她之前的速度,还是可以做到一天一件的。
但那会儿不是系统任务给的时间紧嘛,沈翠帮着她打下手,婆媳两人一道赶工完成的。
现在做工的成了她一个,虽然用系统的蜡烛,晚上做针线也不担心伤眼睛,但铁人也经不住连日劳累的,沈翠就还是看着她分出时间休息,让她两天做一件。
卫恕翌日就把袄子带回了书院。
前头沈翠给了他一叠白纸黑字的收条,定袄子的那几人立刻爽快地用银钱换取自己的收条。
先得到消息的人在旬休之前,就把收条和尾款都托给卫恕转交,眼下拿到了袄子当场就套在身上试穿。
和卫恕的那件一样,虽然剪裁十分简单,但每件袄子都是厚实又保暖,针脚都缝的密密的,棉花又给的足,往身上一穿,半点儿风透不进来!并没有因为时间紧就赶工糊弄人!
而且做宽大也好,这样平常的时候他们也能穿自己的衣裳,等到晚上起风了可以随时套上。那会儿都晚上了,不至于影响他们读书人的形象。
也有人没立刻穿,而是把这大袄子还能盖在被子裹着,想也知道晚上不可能再被冻醒。
“卫兄看中的铺子确实不错,这一两银子,不比书院街裁缝铺子里卖的差。而且裁缝铺子里还得预定呢,我入冬前订的,到现在还没做好。”
“就是我来得晚了,没轮上前头这五件,还得等一旬……还有一旬就是年假了,卫兄该回家去了吧?不若直接把铺子告诉我,我自己去取。”
卫恕就道:“铺子那边说了,后头做好直接送到书院来,你们到时候出具收条就成。”
…………
腊八过后没几日,青竹书院放年假了。
书院这边五湖四海的学子多,譬如卫恕和卫奚这样家里远在京城的,一来一回就得大半个月。
去年卫恕就嫌路远没回去,今年卫奚跟着他过来了,兄弟俩要是都不回家,爹娘那里不好交代。
卫恕其实有心只自己回去的,怕卫奚在路上生病。
但是也是奇了怪了,往年入冬就要生病的卫奚,今年居然破天荒地一声咳嗽没犯?
卫奚觉得自己能行,若是不回去,即便卫恕说他在外头一切都好,二老也只会以为他是报喜不报忧。
安父母的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他在翠微书院这段日子十分舒心,往后想长久在此处,还得回家和父母仔细交代。
初十那日,沈翠一行人给卫家兄弟送别,等送走他们,下午沈翠陪着周氏去送了衣裳。
那时候也只有卫家兄弟这样要远行回京的人先行离开,绝大多数人都未走,尤其是没拿到新袄子的几人,更是都在等着。
斋夫帮着通传了一声,很快五个少年郎就拿着收条出来了。
周氏和沈翠都极少过来这边,上次和青竹书院打交道,那还是在八月书院大比,但那会儿大家都在各自的看台上,隔得远远的,沈翠和周氏都没怎么在人前露脸,所以这五人并不认得她们。
五人爽快地给了收条,付清了尾款,将袄子夸了又夸,顺带询问她们的铺子开在何处?
沈翠为了锻炼周氏才促成这桩买卖的,自然不出声,就让周氏出面。
“并未有铺子,还只是在自家做活,勉强算是个小作坊。”周氏说着,眼神不自觉地看向沈翠。
沈翠依旧不说什么,只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周氏深呼吸了一下,有条不紊地接着道:“小作坊也有小作坊的好处,单子少,做的快,诸位下次若还有想做的,不拘是荷包抹额、亦或是长衫短褂,都可以定做。”
周氏如今也认识好些个字了,在书院众人的耳濡目染之下,不止说话,面貌上也比普通做活的人多了几分文气和落落大方。
其中一人听了她的话就打听道:“小娘子可识字、可会看图?”
周氏点头,“诸位手上的收条就是我写的。不敢说会,略懂而已。”
收条上的字迹谈不上好,却是娟秀清晰,那打听的人就接着道:“你等等,我去取个东西。”
其他几人直接把袄子披上身,也没离开,而是等着那人拿东西。
很快,那人拿了一张图纸过来,图纸上头是一个穿着春衫、器宇轩昂的少年,空白处写了肩宽、手长、身高等各种量体尺寸。
春衫样子跟普通春衫大致相同,但剪裁又有细微的差别,袖口不是云袖,而是箭袖,腰身收的更窄,配一条腰带,这样搭配之下,既显出文气,又多了几分英气。
另外那几人跟他关系好,勾着他的肩膀就说:“宋兄啊,你怎么又设计起衣裳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