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1 / 2)
甚至其中好几位擅长建筑方面的老师傅,被华为房产、水泥工坊高新招了去,拿着高薪收入,生活比秀才们过得还要滋润。
但是顺天这边渐渐有了反对声。
大多来自读书人。
因为顺天很多读书人发现,除了那五十位被聘为教授教导扶摇会馆人员读书认字的落第秀才外,其他落第秀才们很难在扶摇会馆注册,只有寥寥二三十人,而这二三十个人中,有擅长西洋话的,也有深谙天文地理的,还有喜欢研究奇淫技巧的——简而言之,都是些“不务正业”的读书人。
反而是各种有才华擅长写文章的,扶摇会馆一个不要。
用扶摇会馆馆长张尧、林振东和蒋楠的话来解释,你们这些擅作文章的大才,是朝堂上治理江山的人才,理应去科举报效家国,不能耽误在这里。
话是这么说,可大家还是眼红每个月一两银子的馅饼,何况堂堂读书人,竟然不如那些下里巴人的泥水匠、木匠、铁匠了?
是以非议之声渐起。
黄昏没理睬。
只是暗暗的请朱棣派了鹰扬卫的精锐,在暗中拱卫扶摇会馆,谨防一些读书人世家使阴招冲击扶摇会馆。
所以扶摇会馆不是难题。
化为房产目前也没有难题,前期是修泥土夯筑的小区,技术和资金都没问题,设计图纸也大多按照传统方式,已经在逐步运行之中。
难题在水泥工坊那边。
鼓风机可以使用,也能达到加工的温度,但始终无法达到需求,黄昏过去视察,和林振东等老师傅仔细研讨了几天几夜,得出了答案:矿石粉碎的还不够细!
粉碎机是利用磨盘原理制作出来的,受限于材质和工艺水平,这种粉碎机粉碎出来的矿石原料还是有黄豆大小。
太大了,无法达到需求。
黄昏又花了几天几夜的时间思考,觉得还得上马球磨机的工程。
球磨机才能粉碎得更细,从而达到工业要求。
但这个技术难题太多:动力装置,传动装置,粉碎件的强度,都是黄昏的知识盲点,至于原理其实可以推测一二。
动力装置,如果用人工作为动力,这个成本将是无比高昂。
要用电。
然而人力发电带不动电动机,何况黄昏也弄不出电动机,他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的普通人,不是技术大拿。
所以动力只能考虑水力。
舍弃电动的环节。
传动装置和粉碎机的铸件强度,涉及到退火、淬火、特种钢材的技术难题,退火淬火简单,有老铁匠师傅,多实验有可能达到需求,但特种钢这个稍微有点难度。
有难度也得上!
黄昏找到朱棣,又在顺天城郊近河的的地方要了一大块地,建立了两个大工坊,一个是炼钢,一个是研发球磨机。
然后去扶摇会馆把铁匠、擅长制作水车的老师傅、在采矿场工作多年的老师傅全部招进了这个新建的球磨机工坊。
选了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担任攻关组长,然后球磨机研发组仔细商讨,在大家集思广益的推动下,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
在炼钢那边,黄昏让经验丰富的铁匠以及采矿场的老师傅配合,寻找在普通钢材中加入特种元素的方法——实际大明的炼钢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但依然还没达到将钢铁融化成钢水的水平,所以这还有一个技术难题需要攻关。
黄昏只能让他们去实验。
因为炼钢这个属于国家战略计划,所以这个炼钢厂表面上挂在军器院名下,朱棣也会从军器院调人过来,不过实际上还是黄昏一个人出钱。
黄昏能做的就这么多,他能做的就是用钱来堆,剩下技术难题攻克的全靠这些匠人!
也只能指望这些匠人。
球磨机和特种钢的研发在进行,水泥的研发也不能停滞,黄昏和林振东、张尧、蒋楠等人合议了几日,又找水泥工坊的老师傅集思广益,最终想到一个笨办法。
先用按照黄昏设计出来的粉碎机将矿石粉碎成黄豆大小,再利用杵窝远离生产一批粉碎机,再用人工方式,利用杠杆原理,用一个大圆锤,借助重力二次粉碎,同时有一个备用方案,生产一批小型的石磨性粉碎机,就如磨豆浆一样,将黄豆大小的矿石粉碎成粉末。
同时实验,看哪一个方案能达到需求。
难题,总是要攻克的。
只要有钱拿,水泥工坊的人都有精气神继续,知恩图报,大家都敬重黄昏,也愿意为之奉献,工业人该有的精神,渐渐在黄昏建立起来的工业雏形之中形成。
工业,在大明逐渐萌芽。
永乐四年
工业萌芽,说起来三言两语一句话的事情,但黄昏知道不会如此简单,毕竟是要在社会进程上跳级几百年的事情。
黄昏已经有心理准备,应天这边除了华为房产,其余投入至少要五年以上才能看见成果。
会一直投钱进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