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章 库里台(1 / 4)
早春二月,江南早已莺飞草长,蒙古高原上还是乍暖还寒,不过严冬的冰雪早已消融,在雪水的滋润下,青嫩的牧草破土而出。
刚刚过去的那一个冬天,是忽必烈一生中感觉最寒冷的冬天,汉军雪夜入大都,把这位蒙古大汗忽必烈赶出了燕云之地,当年成吉思汗铁木真长驱万里,乃是经居庸关入的中原,可谁也没想到,短短半个世纪后,他的孙子忽必烈又从居庸关仓皇北逃,在上都城蛰伏渡过了这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元上都路,在金代称金莲川,筑有景明宫。是历代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如今大汗驻陛,又是开春之后的吉日,城中来来往往的商旅、牧民极多,有漠北诸部的牧人,也有西域到此的番商,街道两旁的建筑既有飞檐斗拱的中华传统风格,也有绘着金漆的蒙古大帐,还有带圆顶的清真寺……
街市虽不如大都汉地的繁华,却融合了融合了蒙古、汉、色目三种文化,也算得塞北胜景了,忽必烈在行宫高台上审视着这座亲手营建的城市,不禁唏嘘万千。
三十年前年蒙哥即大汗位後,忽必烈曾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为了便于管理汉地事务,忽必烈把藩府从蒙古腹地斡难河畔、不儿罕山脚下的哈喇和林,南移至到草原南缘的金莲川,他在负责统治汉地之後,进一步扩大了与汉人士大夫的接触,也受到更多的汉文化的影响。
二十五年前,忽必烈命刘秉忠在金莲川筑开平府,作为藩邸。当时蒙古国的都城在哈刺和林。忽必烈在选择其藩邸地址时,考虑到“会朝展亲,奉贡述职,道里宜均”,因而把它确定在地处蒙古草地的南缘,地势冲要的开平,既便于与和林的大汗相联系,又有利于对华北汉人地区就近控制。
当然,这在某种意义上,开平府、也即是后来的上都城,代表着他和哈喇和林的大汗分庭抗礼,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都城”,从这个意义上说,究竟是代表着辉煌顶峰的大都城,还是发迹之地的上都城在忽必烈心目中更重要,或许连他自己都难以回答。
定鼎中原之后,忽必烈在上都与大都之间修筑四条驿道,经古北口、居庸关等雄关要塞联接着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从上都往北循帖里干驿道又可交通漠北,这位蒙古大汗把上都作为帝国的第二都城,每年当华北平原烈日当空、大都城暑热难耐的时候,他都会回到凉风习习的上都,在这里处理帝国的各项事务,一直待到深秋才南返。
可这一次,上都城的牧民们破天荒在严寒的冬天迎接了他们的大汗,破天荒见到了蒙古大汗不是铁骑雄姿气吞万里如虎,反而丢盔弃甲、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模样。
忽必烈不是盛夏到塞北来避暑,而是在严冬里被汉军一路驱赶着逃出了居庸关,又在冬雪中千里跋涉,狼狈不堪的来到这里,从万户千户到普通士兵,一个个宛如活鬼——这还是沿途居庸关、宣德府各大营驻军协助,以囤积的粮草接济呢!否则只怕上都居民眼中的景象,还要凄凉几分!
“大汗,我大元崛起朔漠、兖有天下,实非幸致、全系天定啊!”左丞相赵复强颜欢笑,指着比大都城小了不止一圈、矮了不止两尺的城垣,故意装作信心百倍的样子:“大汗您请看,此地处桓州以东,滦水以北,正是龙盘虎踞、天子所都,王气冲于霄汉,岂不正是王者之所居?”
赵复这话说的自己都不相信,在他这位江南才子,或者准确的说是老才子的眼中,上都城不仅胡汉杂处乱哄哄的,空气中还总是弥漫着一股马粪和牛奶混杂的腥膻气味,怎么能和辉煌壮丽的大都,或者精致美丽宛若天堂的临安相比?
但上了贼船容易,下来就难了,因为一念之差,留梦炎、卢世荣这两个汉奸没高举紧跟眼前这位瘸腿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一声令下就被抄家灭族,现而今赵复连告老还乡都不敢提出来,因为家乡已是大汉帝国的辖区,告老还乡,岂不正和投降敌国划了等号?
忽必烈一言不发,脸色冷如寒冰,赵复不断的阿谀奉承着,额头已有汗珠子浸了出来,旁边极目远眺南方的右丞相、“月儿鲁那颜”呼图帖木儿,见状不禁有些好笑。
大元帝国的左丞相,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垂涎欲滴的职位,当年伯颜为右丞相,而参知政事呼图帖木儿为了左丞相的宝座,结连太师伊彻查拉、中书右丞托克托、同知枢密院伊尔把剌、御史大夫伊氏帖木儿等勋贵旧臣为党羽,费尽千辛万苦到头来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却是何苦来哉!留梦炎一辈子老谋深算,也功亏一篑,最后关头触怒大汗被抄家灭族。相比赵复拍拍马屁就坐上了左丞相的宝座,这些人岂不是太亏!
不过,赵复这个左丞相也是个有职无权装点门面的货色,什么忠贞不二、什么大元纯臣,什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全都是狗屁!这赵复向来胆小如鼠,当初分明是他不敢回家,一直跟在大汗身边,倒躲过了抄家灭族的灾祸……
另一方面,忽必烈这位蒙古帝国的大汗还有个大元皇帝的身份,与蒙古帝国以力服人用强弓弯刀征服世界不同,这是中原正朔王朝的标志,忽必烈以天子居中华、四夷来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