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节(1 / 4)
注意到父亲的表情,心中稍安,留绍基当即问道:“未知情况如何?”
关于留从效觐见目的何在,留绍基自然是清楚的,没错,就是纳土,打算把留氏所辖的泉、漳二州的土地、百姓献给朝廷,从此归治大汉。
父子俩边走边说,留从效道:“天子没有直接应允,让我先回下处,等其答复!”
闻之,留绍基微讷,有点意外:“难道天子对泉、漳二州不动心?”
“怎么能不动心,当今天子,乃是大有为之君,必行大一统之事,我主动献土,心中岂能不喜?”留从效说道。
“那为何不纳?”留绍基不解。
看着养子,留从效心中暗叹,终究还是太年轻了,嘴里则说道:“不是不纳,只是尚需考虑罢了!这也是天子明智冷静的地方,泉、漳地区狭小,周遭是三方势力,与朝廷所辖之土,终未尝接壤啊!倘若直接接受了,只怕会引起南方局势变动,对于方经大战的朝廷而言,是不想平添枝节的!”
听其解释,留绍基若有所思,提出疑问:“既然如此,那父亲为何还要执意献地?”
这,大抵就是政治智慧了吧。留从效是不吝惜对后人进行调教的,说道:“天下大势,早已在汉,在取得对辽北伐的重大胜利后,统一的局面,已然不可逆转,纵然有所波折,也无妨大局。
自古以来,北方一统,岂有江南能孤存的。如东吴不能抗西晋,南陈不能抵杨隋,更何况以如今四分五裂的江南诸国,岂是上据川蜀、中扼荆湖的大汉朝廷的对手?
至于泉漳,弹丸之地,早晚为朝廷所并,岂能还有割据的奢求?既是早晚之事,自当宜早不宜迟!不论朝廷纳与不纳,至少让天子明白我留氏的心意!”
留从效这番话,可谓极具见识了,看事情也比较透彻。也是闽国灭亡后,割据泉漳的这些年中,读了不少书。而对于这些,留绍基是一时难以吃透的。
出得皇城,待上车驾后,留绍基还是忍不住开口了:“父亲,当真决议献地?”
听出了他言语中的异样,端坐着,瞧向他:“怎么,舍不得了?”
“泉漳毕竟是你栉风沐雨,方才创立的基业,又苦心经营,方有如今的安康,就这般献给朝廷……”留绍基语气复杂。
闻之,留从效先是笑了笑,尔后逐渐变得严肃,说:“我留氏一门,血脉单薄,将来可承家业者,也只有你们兄弟了。泉漳二州,可为晋升之资,籍之光耀门楣,兴旺家族,然如将之视为私产,抱有不当有之妄想,将来必遭祸患。
有一言,你当谨记,不论此番朝廷纳或不纳,对朝廷,都当恭顺臣服,那么借着献土的功劳,朝廷亦当厚待我留氏,保我家族绵延兴盛。”
见留从效说得严肃,留绍基不敢怠慢了,立刻拱手应道:“儿必当谨记!”
形容再度松弛下来,留从效又轻笑道:“吴越国的实力,可比当初的闽国强多了,江淮势盛之时,都难以灭之。然而,自钱缪时期起,不论中原如何更替变化,始终恭顺臣服,小心侍候。到当今之吴越王,则更加彻底。
你道为何,却是钱氏知道,统一之势既成,凭借吴越,万难抵抗大势,逆流而行,终有覆灭之忧!倘若将来王师南下,削平江南,吴越岂能抗拒?
泉漳虽小,但我留氏若首倡献土归朝,这其中的意义,可是非同一般啊!”
说这话时,留从效老脸上,竟然流露出一种狡猾的色彩。嘴角稍稍勾起,玩味地道:“我眼下倒是好奇,献地的消息一传开,吴越又会是怎样的反应?”
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也有漳泉献地的事情,但那已是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并且,天下南汉、南唐先后覆灭,天下只余漳泉、吴越这两块边角料,给赵光义长声望用罢了。
然而在刘承祐的时代,时代的脉络出现了偏差,十多年的时间下来,历史大局完全崩坏,统一进程提速,一场北伐大捷更是震动天下诸方。留从效有此主动意愿,倒也不出奇。
而在皇宫内,汉帝刘承祐也在考虑着此事。至于他的态度嘛,是既感欣慰,又感头疼。欣慰留从效能有此觉悟,至于头疼的一方面,就如唐、粤之事一般,眼下他要的是安定、平静,不要起波澜,最好天下承平,四方无事。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波澜不断。留从效那边,哪怕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进献,着实不是时候。
留从效能看出的东西,刘承祐当然也清楚。恰如其言,接受献地容易,但那毕竟是一块飞地,在短时间内想要全面接手二州军政,化为汉地进行管辖,可不是靠嘴就行的。同时,也需考虑南唐、南粤、吴越的反应,虽然他们的反应并不重要。
早年大汉也有过一片飞地,澧州,然而当时背靠的是荆南,离大汉并不远,泉漳的情况则不然,那可飞得老远。
另一方面,腹黑点来考虑,区区泉漳,弹丸之地,纵使其不献,待到将来,大汉取会有难度?倘若全盘接收了,还得多考虑其既得利益者的感情,哪有武力加之,来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