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节 东方诸国(3 / 4)

加入书签

奏请频烦,辞理俱诣,行人不能抑其请,司法无以成其责,故听礼等还。若今复违旨,则过咎益露,后虽自陈,无所逃罪,然后兴师讨之,于义为得。”又诏琏护送安等。安等至高句丽,琏称昔与余庆有仇,不令东过。安等于是皆还。(案余庆表有“投舫波阻,搜径玄津”之语,则其使本自海至。)乃下诏切责之。五年,(宋元徽三年。)使安等从东莱浮海(东莱,见第四节。)赐余庆玺书。至海滨,遇风飘荡,竟不达而返。案自延兴二年上溯三十六年,为宋文帝元嘉十三年,魏大武帝大延二年。冯弘实以其岁走句丽。百济之事势,盖自此逐渐紧急。观此,知句丽不肯送冯弘于魏,又不肯听其归宋,盖欲留其众以为用也。冯氏在十六国中兵力不为强盛,然句丽一得其众,百济之事势,即形紧急,则知是时半岛诸国之兵力,远非中国之敌,此其所以自慕容氏以前,累为辽东所弱欤?《永乐大王碑》言:王以丙申之岁伐百济,取城五十八,部落七百。己亥之岁,百济违誓,与倭连和,新罗请救。庚子,王以步骑五万救新罗,倭退。移师伐百济,取质而归。丙申为晋孝武帝大元二十一年,己亥为安帝隆安三年,庚子为其四年,又在冯弘亡前四十载。钊之用兵于百济,当在其见败于慕容氏之后,慕容皝之入丸都,下距大元二十一年,凡五十四年。丽、济之搆衅,可谓旧矣。《隋书》称钊为昭烈帝,似系其国之私谥。观此,知其人好黩武,虽始丧师于北,继且殒命于南,亦必自有其功烈,故能窃帝号以自娱,而其国人亦被之以大名也。《梁书》:隆以普通五年死,复诏其子明袭其爵号。《北史》云:齐受禅,其王隆亦通使焉,齐受禅上距普通五年二十有六载,疏矣。或传写误邪?隆之后为昌,尝通使于陈,(天嘉三年,光大元年,大建九年,至德二年,皆见《纪》。)亦通使于齐、周。(见《北史》本传。)

《梁书·新罗传》云:新罗者,其先本辰韩种也。辰韩始有六国,后稍分为十二,新罗则其一也。魏时曰新卢,宋时曰新罗,或曰斯罗。其国小,不能自通使聘。普通二年,王名慕泰,始使随百济奉献方物。《隋书》则云:新罗居汉时乐浪之地,或称斯罗。魏将毌丘俭讨高句丽,奔沃沮,其后复归故国,留者遂为新罗焉。故其人杂有华夏、高丽、百济之属。兼有沃沮、不耐、韩、秽之地,其王本百济人,自海逃入新罗,遂王其国。传祚至金真平,开皇十四年,遣使贡方物。又云:其先附庸于百济,后因百济征高丽,高丽人不堪戎役,相率归之,遂致强盛。因袭百济,附庸于迦罗国。《北史》说同《梁书》,又列《隋书》之说于后为或说。案沃沮为今朝鲜咸镜道,乐浪为平安南道、黄海道、京畿道之地,辰韩则庆尚地道,(详见《秦汉史》第七节拟为我国史之卑弥呼者也。据彼国史,尝渡海伐新罗,新罗降,得金帛八十艘。其后日本遂定任那之地,置府驻兵。据朝鲜史籍,则陈文帝天嘉三年,大加耶为新罗所灭,日本所置府亦毁。(以上所述朝鲜事,亦据金于霖《韩国小史》。)《永乐大王碑》亦载王援新罗却倭人之事,则朝鲜、日本史籍所载,不尽子虚,可知是时三韩、日本,隔海相对,日本之势,较之三韩为少强也。

日本在晋、南北朝之世,与中国交涉颇繁。卑弥呼、壹与之事,已见《秦汉史》第十节。《晋书·倭传》云:宣帝之平公孙氏也,其女王遣使至带方朝见,其后贡聘不绝。及文帝作相,又数至。泰始初,遣使重译入贡。(《晋帝纪》:魏正始元年,东倭重译纳贡。《武帝纪》:泰始二年,倭人来献方物。)《梁书·倭传》云:其后复立男王。其事在于何时,则不可考矣。《南史·倭传》云:晋安帝时,有倭王赞,遣使朝贡。(《晋书·本纪》在义熙九年,云高句丽、倭国及西南夷铜头大帅并献方物。)《宋书·倭传》云:高祖永初二年,诏曰:“倭赞万里修贡,远诚宜甄,可赐除授,”而不言所除授者为何。元嘉中,赞死,弟珍立。遣使贡献。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即马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表求除正。诏除安东将军、倭国王。二十年,倭国王济遣使贡献。复以为安东将军、倭国王。二十八年,乃加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济死,世子兴遣使贡献。世祖大明六年,诏除安东将军、倭国王。兴死,子武立。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顺帝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封国偏远,作藩于外。自昔祖襧,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东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王道融泰,廓土遐畿,累叶朝宗,不愆于岁。臣虽下愚,忝胤先绪。驱率所统,归崇天极。道径百济,装治舶舫。而句丽无道,图欲见吞。掠抄边隶,虔刘不已。每致稽滞,以失良风。虽曰进路,或通或否。臣亡考济,实忿寇仇,壅塞天路。控弦百万,义声感激。方欲大举,奄丧父兄,使垂成之功,不获一篑。居在谅暗,不动兵甲,是以偃息,未捷至今。欲练甲治兵,申父兄之志。义士虎贲,文武效功,白刃交前,亦所不顾。若以帝德覆载,摧此强敌,克靖方难,无替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