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节 史学(7 / 8)

加入书签

记录故事,以备方来之参证,其为用,略如后世之档案,先代学者,留意于此者极多。《宋书·殷景仁传》云:景仁于国典、朝仪、旧章、记注,莫不撰录,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梁书·孔休源传》:高祖尝问吏部尚书徐勉曰:“今帝业初基,须一人有学艺、解朝仪者,为尚书仪曹郎。为朕思之,谁堪其选?”勉对曰:“孔休源识鉴清通,谙练故实。自晋、宋起居注,诵略上口。”高祖亦素闻之。即日除仪曹郎中。是时多所改作每逮访前事,休源即以所诵记,随机断决,曾无疑滞。吏部郎任昉尝谓之为孔独诵。其有裨实用如此。王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宋书·王淮之传》。)王伟之少有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手自书写。泰元、隆安时事,小大悉撰录之。(《宋书·王韶之传》。伟之,韶之父也。韶之因此私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许懋尤晓故事,深为仪注之学。(《梁书》本传。)刘谅尤博悉晋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梁书·刘孝绰传》。)江蒨好学,尤悉朝仪、故事,撰《江左遗典》三十卷,未就。(《梁书》本传。)凡此皆后世所谓掌故之学。《隋志》有旧事、仪注两门皆其书,刑法一门,律令而外,有制、科、议、议驳、弹事、奏事、决事、驳事,亦其类也。

汉世治古史者,当以韦曜、谯周、赵晔、袁康为巨擘。曜之《洞纪》,意在网罗放佚,求其完备。周之《古史考》,则是正旧闻,求其足信。晔与康之《吴越春秋》、《越绝书》,则皆著传说于竹帛,使其不致湮灭者也。(参看《秦汉史》第五节。)魏、晋以降,此风未替。皇甫谧有《帝王世纪》,盖《洞记》之伦。(此书起三皇,尽汉、魏,见于《隋志》。其体例与《洞纪》之起庖牺至秦、汉,而黄武以后别作者同。《隋志》又有何茂材《续帝王世纪》十卷,疑本谧书续以晋已后事。)其书在晋、南北朝之世,最为通行。(观义疏言古事,多引此书,罕引《史记》可知。)故当时即有为作音注者。(《隋志》有虞绰《帝王世纪音》四卷。《北史·文成五王传》,安丰王猛之子延明,曾注《帝王世纪》。)来奥有《帝王本纪》,似亦《世纪》之类。杨晔有《华夷帝王世纪》,则似兼详外国者也。(《隋志》所著录者,又有甄鸾《帝王世录》一卷。此书盖但记世系,故卷帙甚少。《刘·先圣本纪》十卷,所谓先圣,盖亦指古帝王,《志》云:“自后汉已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其志。而体制不经。又有委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可证也。王子年《拾遗记》二卷,今尚存,可见迂怪妄诞之概,然亦多记古帝王事也。又有姚恭《年历帝纪》十卷,不著撰人《帝王诸侯世略》十一卷,盖亦主年代、世系。又有孟仪《周载》八卷,《注》云:记前代下至秦,盖古史之较略者。又有潘杰《王霸记》五卷,盖亦记古帝王,下逮战国。)《晋书·陈寿传》云:寿撰《古国志》五十篇。寿尝师事谯周,其书或与周同调。《司马彪传》云:彪以周为未尽善,条《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不当,多据《汲冢纪年》之义,亦行于世,则又周之诤友。然立说虽异,其途辙则同也。《杨方传》:谓方尝撰《吴越春秋》,《隋志》作《吴越春秋削繁》。又有皇甫遵《吴越春秋》十卷,不著撰人《吴越记》六卷,盖皆以赵、袁二氏之书为不雅驯而改之。又有沈氏《南越志》八卷,则其所记,当较袁氏之书为广也。又有何承天《春秋前传》十卷,《春秋前杂传》九卷,乐资《春秋后传》三十一卷,盖记战国前事,而附丽于《春秋》,如司马光《通鉴》、刘恕《通鉴外纪》之例也。(此节所引《隋志》之书,皆在杂史类。)

一地方之史实,亦有留心搜缉者。常璩之《华阳国志》,其传于今而可见者也。崔慰祖著《海岱志》,起大公,迄西晋人物;(本传云:四十卷,半未成。《隋志》在杂传类,二十卷。)王遵业著《三晋记》;(十卷。见《北史·王慧龙传》。遵业,慧龙曾孙也。)盖亦其伦。《隋志》云:“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此后世方志之权舆,当时作者,盖以人物为重。然一地方之史实,苞含其中者,必不少矣。宋段国有《吐谷浑记》一卷,《隋志》入霸史类,其地实在域外,亦可称为外国史也。

传记之作,此时最为浩繁。有该括全国者,如《隋志》所著录之《海内先贤传》、《四海耆旧传》是也。有域于一地者,如陈寿之《益部耆旧传》,刘义庆之《江左名士传》是也。有专详一类人者,如嵇康之《圣贤高士传》,诸家之《孝子传》,梁元帝之《忠臣传》,鍾岏之《良吏传》,张隐之《文士传》,范宴之《阴德传》,王瑱之之《童子传》,诸家之《列女传》,不著撰人之《美妇人传》是也。此实正史类传之伦。其兼容并苞者,则谓之《杂传》。任昉、贺踪、陆澄皆有其书。踪书本七十卷,昉书本百四十七卷,可见其搜采之博。就官守而传其人者,有梁元帝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