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0节(1 / 2)

加入书签

鲁皮刚才说了,这些窝点大概已经囊括了向子旬百分之六七十的资源。

如果全给端掉。

再加上处理掉向子旬。

相柳四大项当中的地下瓷器产业,几乎全垮。

鲁皮给我的仅仅是一张纸条。

但对我来却是巨大的宝库。

在一开始,我就知道“天货唐三彩”可能会钓不出向子旬,但一定能掉出向子旬身边的一条大鱼。

这条大鱼就是鲁皮。

我们随机抽取了纸张上面的一个地址,先来到了石景山一家老废品收购站。

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废品收购站规模挺大的。

但我们却发现,大门虽然紧闭,里面竟然灯火通明,似乎有人正在里面忙碌。

围墙旁边是一棵歪脖子枣树。

小竹的轻身功夫比我好。

我让她上去看看。

小竹先退后了几步,往前几个箭步,瞬间窜上了树,接着,她又从树上横向跃趴到了近三米高的围墙之上。

整个过程像一只悄无声息的猫。

小竹趴围墙上看了一会儿,按原路下来了。

“哥,里面确实是一个大窝点,地面好多茅草、木条箱、细砂轮、什锦锉刀等工具!”

未雨绸缪

细砂轮、什锦锉刀用来给瓷器做旧的工具。

茅草、木条箱是装瓷器的。

这胆子可真大。

一个做旧窝点竟然公然设在闹市之中。

我问道:“他们人都在里面干嘛?”

小竹回道:“二十来人正在收拾工具、装货,模样看起来比较急。”

装货可以理解。

有可能人家定了货,第二天要发出去。

但大晚上收拾工具是什么鬼?

这种长久固定的作坊,各种做旧工具多且凌乱,工人干活一般都是直接拎起家伙什坐地上开干就是,一般不会特意去归置工具,主要原因是归置工具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就眼前这废品收购站作坊的规模,没一天把功夫能收拾完成么?

想不出个所以然。

我招呼小竹离开。

两人又随机抽取了一个站点。

这个站点设在一个老旧戏院。

就是给人听相声、看京剧的小剧场,规模并不大,估计只能坐进去百来人。

那年月相声戏曲非常落寞,京都的这种小戏院大部分要么关门倒闭,要么转租给别人开饭馆或者改造成了小酒吧(当时那些相声从业者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老郭竟然会从小剧场起家,火遍大家南北)。

眼前这家小戏院就属于典型的关门大吉那种。

因为大门两边的木对联只剩下一块,门框上的“泉山社”三个大字因为脱落,变成了“泉山土”。

里面一片黑暗。

我们站在不远处仔细观察了好一会儿,似乎感受不到有人在。

“干脆进去看看!”

我说道。

两人围绕这家小戏院转了一圈。

发现小戏院有一个后门。

后门关着。

可手轻轻一推,竟然没上锁。

我们小心翼翼地进去。

先安静地在角落里待了一会儿,里面没有任何动静。

小剧场的设置非常简单。

戏台后面是一个演员的换衣间,左侧厢房是茶水点心房,右侧厢房是演员的工具间,西南角落是一个卫生间,房子的正中间除了戏台就是观众的座位。

我们先看了几间房间。

空空如也。

厕所也看了。

同样没人。

小竹打开了手电,里外照了几下,秀眉紧蹙:“鲁皮给的这个窝点会不会假的?”

我摇了摇头:“不会。这个是真窝点,因为我闻到了氢氟酸的味道。”

这玩意儿专门给赝品去火光的。

用这玩意儿兑上水,再用刷子慢慢涂刷器物的表面,涂刷半分至一分钟左右后,马上用水冲洗干净。如果还是觉得太亮晃人眼,再上一点色拉油,让器物的表面显得温润。

两人在小戏院仔细查看了一遍。

除了氢氟酸的味道,我还见到地面上一些老石灰、黄土(墓土)、锈铁钉……

这些玩意儿的作用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确定这是一个造假窝点。

但好像工具和里面的成品突然被人给紧急转移了。

地面上还有一些细微残留。

要不是我先闻到了味道,两人又带着强烈的目的去仔细查看,几乎看不出来。

我联想到了之前那家废品收购站窝点,也好像正在转移,心中顿时有一些不好的预感。

小竹问道:“这是出什么事了?”

我摇了摇头。

确实非常古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