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1节(2 / 3)

加入书签

况,有些部队甚至相当严重,听着纷纷点头。

有些人甚至还举了更多例子,同时也是抱怨:

“比如咱们下令某排实施掩护,那他就该自行寻找有利地形分两边掩护嘛,谁知道他就一路跟在被掩护部队的屁股后头!枪口都被自己人挡住了,还掩护个屁!”

“这不算啥!我这一喊冲锋,那就全挤成一团密不透风,个个都跟赛跑似的生怕落后。这倒没啥,偏偏他们手里还端着刺刀,前头一停……自个扎自个扎了好几个!”

……

这些问题不是没有强调过,也不是没训练过,但走上战场心里一慌……表现就要比平时降个几级,甚至许多人脑袋是一片空白无法思考,只知道冲啊、杀啊,其它所有东西都忘了。

这一来李长富就乐了,他起身说道:“王学新同志说的跟我讲的是一回事嘛,这就需要统一命令,然后多练、多演,练多了上了战场自然就会了!”

首长有些失望。

虽然李长富说的没错,训练的确有必要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他总觉得欠缺了些什么。

首长将目光投往王学新,他希望同时也觉得王学新的解决方法不会这么简单。

果然,就听王学新说道:

“李团长,我说的战术不是这意思。”

“训练当然必不可少!但目前像我们这样训练,要求部队个个是老兵能精准并自觉自发的完成任务,那显然不现实也很困难!”

“我寻思着……咱们可不可找出一种方法,让战士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简单的做到几点,就能达到或是部分达到指挥员期望的样子!”

李长富笑了起来:“小东北,你这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吧?天下哪有这样的美事,不给马吃草又想马儿跑!不想多练却想能打仗……我就不信有这样的东西!”

“李团长!”王学新说:“我这是提高效率而不是不劳而获……”

李云龙不耐烦的打断了王学新:“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说小东北,你有啥想法倒出来不就成了?是好是孬大伙儿一块评评理,来什么弯弯绕啊!”

“说得对!”首长朝王学新招了招手:“来来,王学新同志,上来说说你的想法让同志们辩一辩!理不辩不明嘛!”

三三制战术

首长身后的墙上挂着块不大的木制黑板,那是首长用来写重点或记事用的,旁边的小木桌上放着一盒粉笔,是根据地自产的红旗牌。

旁边摆着几根小竹筒,竹筒的一端插着写剩的粉笔头……首长认为,在这困难时期任何一点浪费都是犯罪。

在征得首长的同意后,王学新就取过一根竹筒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画着一堆散乱的小圈一边说:“目前,咱们的部队是这样打仗的,一个班十个人毫无规律的跟着班长,他们没有自己的位置,有时分散有时集中,有时呈‘一’字有时又成‘1’字。这样必然存在指挥困难的问题。”

说着王学新就指着黑板解释道:“在极端情况下,班长的命令有可能无法准确的传达,或者几个班长的命令互相混听。”

首长反问:“小东北,你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王学新回答:“首长,咱们要是把每个人的位置都定下来呢?”

“定下来?”首长有些奇怪:“怎么个定法?”

王学新继续画着小圈代表人,不过这时画的小圈是有序的,排成一个整齐的三角形。

“我们可以这样排列!”王学新说:“将一个班每三人分为一小组排成正三角形。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前方一人负责进攻,后方两人一个负责掩护,一个负责支援。各小组分别由班长、副班长和组长指挥。”

首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这小组跟我们的爆破组很像嘛!”

的确有些相似,八路军要是去炸碉堡或是炸坦克,就会编成第一爆破手、第二爆破手、第三爆破手,第二、第三爆破手也是负责掩护和支援的。

王学新接着说道:“然后这三个小组再以三角形排列,班长在中间指挥。”

参谋长问:“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王学新用竹筒粉笔指着最中间的班长,回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班长的命令可以保证周围每个士兵都听到。”

参谋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如果这么编的话,战士就均匀的包围在班长周围,只要不出意外,班长的命令会准确无误的传达到战士们耳朵里。

王学新又说:“第二个好处,是每一组都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负责,可以老兵带新兵加快新兵的成长速度。”

参谋长又点了点头,一个班要找出三个老兵不难。

就算找不到,那也可以从矮个里挑高个挑出三个素质较好的兵来指挥。

王学新拿着竹筒粉笔在黑板上点了几下,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兵都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不需要盯排长也不需要盯连长,他们只需要盯自己的班长和组长……只要知道班长、组长的位置,他们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