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1节(2 / 3)

加入书签

“成啊!老李!”赵刚喜笑颜开,他拍着李云龙的肩膀赞道:“有两手!我估计这方法行,具体咱们再问问炮兵营确定一下!”

李云龙被赵刚这么一夸就“嘿嘿嘿”的笑着,应道:“成,再问清楚,这事马虎不得!”

李云龙这家伙脑袋瓜灵,就是具体知识方面有些欠缺,再加上又大大咧咧的,所以看起来才像个粗人。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传来飞机“隆隆隆”的发动机声音。

李云龙脸色一变……

此时是黑夜,鬼子肯定不会派出战斗机,那就是轰炸机轰炸。

可是,鬼子此时跟顽军打得火热,航空炸弹也不多吧?

能这样胡乱的往大同城里丢?

他们这样丢又能炸到什么呢?

想着,李云龙冲出指挥部举起望远镜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几发照明弹升上空中照亮了大同城,显然是为鬼子飞行员指示目标。

不久,一枚枚炸弹带着啸声从空中落下……

命令

“轰轰”一阵阵爆响之后空中就出现无数细小的亮点,就像绽放开一朵朵洵丽灿烂的鲜花似的,这些小亮点缓缓落下,接着就分散到全城……

李云龙原本还在大声命令周围的百姓、民兵趴下不要乱跑,但一看这情景马上就意识到不对劲。

果然,不一会儿城内就到处燃起星星点点的火焰。

黄磷燃烧弹跟粘稠汽油弹不同,粘稠汽油弹是自身会燃烧并产生高温直到燃尽为止,黄磷则更多的是产生高温引燃易燃物。

因此后者起火较慢,如果附着在不易燃烧的物体上甚至没有火头。

显然,黄磷弹要比凝固汽油弹威力小得多。

但即便如此,在到处都是木制房舍的城市里点起多处火头还是十分危险的……这也是古代纵火一直都是重罪的原因,因为房舍大多木制又一幢连着一幢,一烧起来就很难控制。

甚至直到此时,还有打更的一边报时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李云龙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危险,他暗道一声不好,当即下令:“马上组织救火!”

李云龙命令说的是“马上组织救火”而不是“马上组织部队救火”,是因为他知道鬼子肯定不会在这时候让八路军闲着。

果然,李云龙话音未落鬼子那边的炮声就响了起来,随着炮声后就是鬼子的新一轮进攻。

而且这轮进攻是四个方向同时进攻……

这时候鬼子的目的不是放开东面让城内军心民心动摇,而是为了吸引八路军的人力物力使其无法分身去救火。

如果八路军救火不力,还有可能出现内外交困的现像,结果就会使八路军越打越忙越打越乱,这时就离城破不远了。

其实还不只是黄磷弹,这时鬼子安插在城内的间谍和特务也发挥了作用。

这些奸细原本是鬼子用来鼓动百姓作乱的,但没想到给宁杰朝天放几枪那一下直接就镇住了,百姓没有混乱他们这些奸细也不敢贸然行动,否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这下鬼子打燃烧弹他们就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一看四处没人点火放火,反正大家都以为那是黄磷弹烧的没人会起疑。

霎时城内就火头四起而城外鬼子抓紧时间发起猛攻,一时内外都打得火热。

应该说这是林芳太郎的失策。

如果他一上来就用这“章鱼炸弹”放火,那时百姓还以为鬼子肯定能赢,这两者一迭加城内马上就会大乱,就算宁杰朝天放枪只怕也不顶事。

但偏偏林芳太郎却要在发起一波进攻并且失利后才放火。

这时放火不是说不行,而是城内百姓已经对八路军有了信心并且已经组织起成规模的民兵……总人数七千多,这规模可不是个小数字。

这七千多人要说在城墙防线处跟鬼子打仗或许不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连枪都没摸过更别提打仗了。

但打仗不行在城内灭火还是可以的,他们熟悉地形知道哪有水井,知道哪些街道互相连接,知道哪条小巷存在引火的危险,知道哪些房屋要事先拉倒阻止火势蔓延……

他们甚至不需要八路军组织也不需要指挥,自发的就在各自区域救火抢险,同时派出巡逻队巡逻寻找新的火源和纵火的奸细。

百姓其实也是不得不这么干,因为这烧的就是他们的家,直接关系到他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那是有切肤之痛的,当然会积极组织。

不过即便如此,这依旧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主要原因是救火的队伍以及火势会阻塞交通,使运输弹药的后勤部队无法及时为防线输送弹药,另外火势还有可能波及到储存物资的仓库,于是整个城市都忙成一团,其间不时有人被困在火场烧死或是被倒塌的建筑砸死砸伤。

王学新这边也得到了相关的情报。

情报有些滞后,因为大同附近的电台信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