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7节(1 / 3)

加入书签

……

2294年5月,神州方面再次进行了五次高强度实战演练。

以卫铿为首的太空航空兵驾驶着飞船引导飞弹集群,飞跃赤道,与天竺洋神州方面的部署的海基、陆基、天基的联合反导网络,进行了高强度对抗演练。

在实兵演练中,其总结了大量对抗经验,例如雷达什么时候开机,什么时候调整波段。这个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开始,就让技术变得复杂起来。

如同近古时代无人机空战发展一样:航模和智能芯片,主世界的人在二十世纪末期就会制造了,但是要真的进行蜂群对战,将人机经验完善,且让六代机信息链条完善,这才让无人机如同二战后的航母一样走上了舞台。

5月23号第四次演练中,演习从陆地对海,转变成了海对陆。

白色的火箭从天竺洋海上机动发射场起飞,然后沿途直接穿过高原的复杂拦截区域,随后向北穿梭,预定的落点目标是岭北北海湖的东侧基地防御圈。

在发射十五分钟后,将与离州的反导雷达进行对抗,相关的拦截弹弹头也将发射(这些动能弹头有自毁系统,防止最后阶段误杀太空穿梭艇)。

太空穿梭艇要做到的就是在十五分钟内进行数万次操作,确保八十七个虚拟的弹道导弹弹头不被反导系统发射的弹道导弹拦截。

而地面的粒子炮和激光反导网随后会加入拦截。对于这样的威胁?

经历过圣剑位面后,卫铿在太空作战中存在这样的经验,“出剑要快,反击要比被动叠防更有效”。

你敢反我的导弹,我就反反导。不但要反反导弹,还要以天空中集群优势,逐步对地面一个个地区的独立系统进行压制。

……

在实兵对抗中,整个西神州每次都调动了五万人!

这其中包括:

在进攻方面的,上千组弹道导弹发射的统一校正,前沿起飞的超音速战机对弹道导弹的领航,以及地面地煞检测部门对数千发攻击导弹时差不过三秒的复核。确保空天飞机上的四位领航员操作的系统完全正确。

这一线技术人员的人数就超过了三千人,后勤技术准备人数是十倍。

至于防御组方面,也是调动了四十五个基地组成联防网络。对于这些旅团来说。如此对空天突袭的防御,远比打常规战役要累多了。

……

在科技战争中,当攻防互卷到了极点后,人员规模将重新变为胜负关键。

当攻击方重新找到一种有效的进攻方式,通过调集三万人精密协调工作,在极短时间内压垮防守方旧的运算反击模式。

防守方就再也无法,通过几百人找到一种智能防御系统拦截手法,也必须投入同样多的人力和相同的协作精神,来内卷式针对。

眼下神州这种导弹突防。

每一个地区的防御在数秒钟内,被从天空中先发制人爆射下来的高能光束打击崩溃,然后就是多达数十秒的信息混乱。

用进攻方沈纵云的话来说,这是数秒定生死的战役。

而主持防守方的徐河,则是屏住呼吸:“这样数万人半个小时内,以秒为单位对命令的精确执行,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进攻。”

……

回顾整个研发历程,西神州对这项工作,已经达到了三千家企业,四十三万名技术人员。

但牺牲也是存在的。

在六十七次飞行中,四位驾驶员在长空中化为火焰。

这一切都是,这项技术在历史中出现的门槛。

……

最后的这几次演练,虽然弹头不是百分百的能突破,也都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重要战略目标全部被打击到了。

并且在演练中最后完成了一些体系的微调。

例如雷达系统的波段还是可以优化,而弹头集群的阵列,在排布上可以更加随机一些,消耗地面更多的锁定时间。

5月26日,当卫铿从乘波体飞行器下来后,来到了整个项目的中心,签下了最后“技术已经能进入实战”的字。这是沈纵云的团队中最后审核签字。

沈纵云:“天罡要开始了,你?”

整个乘波体部门都知道,对技术一丝一毫都严格地审核,是作战人员名单上有核心技术负责人员。

这个名单上有沈纵云的名字,卫鑫也在上面。

卫铿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总负责人,所以我先上。你预备队。”

沈纵云吐了一口气说道:“预备吗?整个技术链条,其实,你比我稳。有时候我就是想不通,你作为实际上出力者,你为何要这样,难道这就是修道的吗?”

卫铿打开徐河那边发来的资料。

……

整个天罡集团能够独立从天基体系将对手打穿,但是传统的地面进攻体系也是发展了的!

伴随着天罡计划开始,徐河那边要组织起来,前所未有的大型金甲集团的地面突击战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