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南安雪峰寺(1 / 2)
每年正月初三,是我们结义四兄弟会聚雪峰寺的日子,在这里,我们拈香结义,雪峰寺就是我们兄弟的见证。
从去年的腊月二十九开始,天就一直下着雨,到了昨天晚上,也就是正月初二,都还下着雨。在我的记忆中,好多年春节这天都没有下过雨,我原以为,今天还会下雨,但到了早上,天空虽然没有放晴,但却不下雨了,也算是好天了吧,可见菩萨还是有灵性的!老二没到八点就打来电话,问下我们的出行时间,我说九点吧,然后我打电话联系老三和老四。
我们上了老三的车,穿过洪濑大桥,路过雪峰农场,再穿过一片小松林,爬过几道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到了山门前。因为刚下完雨,所以一路上几乎没有什么游人香客,更不用说有车了,我们算是最早上山的,这一场春雨,也打扰了佛家的生意!原本山路两边都是做生意的小贩和算卦的先生,今天因为天冷和下雨刚停,除了店铺有人之外,两边几乎空无一人,好清静的境地!天气很冷,雨后的山岚依旧锁在山腰,往下望去,有点飘飘渺渺的感觉。春的树林在雨后,虽然没有全部新绿,但却一清如洗,空气显得格外清新,鸟语声叽啾于耳,如有世外桃园的感觉。车到山门前,老二买了门票,接着我们径直往山上庙门开去。我们一行到了庙门停车场下车,继续往上走,沿途说说笑笑,都希望菩萨保佑我们新年平安健康,并大发其财!
雪峰寺始于唐朝,史载为唐代高僧义存大师得道之后,在此山修造“父母坟”因有白马引路,故称“白马坟”宋黄祖舜曾在“白马坟”前立碑“雪峰父母坟”并植罗汉松于坟旁。后来天赐和尚重修庵堂,经历代修建,终成规模,为有别闽侯雪峰寺,人称小雪峰寺,但我们本地人仍叫雪峰寺。(原闽侯雪峰寺有“南方第一刹”之称,是佛教禅宗五宗派之云门宗、法眼宗的发源地。义存大师是南安杨梅山下湖尾村人,12岁出家,后经云游苦修,终成一代高僧,唐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建寺闽侯雪峰寺,后王审知入闽为王,聘为国师,盛极一时。寺内“枯木庵”有三千多年的枯木树,树上有闻名的唐朝字刻。据传原闽侯雪峰寺鼎盛时,有殿堂房屋千间,僧众1500多人,后屡经兴废。而小雪峰寺在文革破四旧期间,也曾被破毁过。)
雪峰寺内外有四景八趣“洗心泉”、“缓步径”、“芭蕉阪”、“山月楼”、为四景;“晴窗晓日”、“花坞晓雾”、“萝薜凝烟”、“北牖凉风”、“苔阶邑露”、“山楼夜月”、“石窦呜泉”、“香庭蕉雨”为八趣。因为我们常来,所以对这些景致,便都已有些淡漠,习以为常,很多地方竟然不知叫什么名称。
雪峰寺地处于杨眉山山腰,后经华侨近年聚资重新兴修扩建,规模不断扩大,记得小的时候,由老师组织秋游,曾经来过,但那时候到处残破不堪,全显佛家凄凉。当时让所有孩子们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能看到广培法师。后来重新修缮过后,也曾来过,深有感慨,写过一首小诗,现在还能记得大概:
星星点点雪
飘飘渺渺峰
想佛家凄凉的时候
满地残砖破瓦
看广培法师吃饭的样子
如今
已是雕栏画栋
碧水青山
满目人间香火
想起广培法师吃饭的样子
因为雪峰寺在文革的时候曾受过很大的破坏,所以当时小的时候来过,没有多大印象,看到的都是些残砖破瓦!那时我们来游玩,无非是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爬山式的体育活动,让同学们登到山顶,然后看看远处的风景,并评出最先到达山顶的一、二、三名优胜者,然后回校就写作文,文中都是登山场景,更无一点佛家感慨,那时不懂,也不敢写,都是老师提示的范文,我不听话,总爱自己乱写,所以老师总是不高兴,随便打点分了得。记得那时人穷的时候,都会到处捣蛋,到处搞破坏,那时还说:“佛兴弟子穷”而事实上,纵观历史,宗教信仰的兴旺,总能促使社会更好更和平地发展。心中有佛总比心中无佛来得实在!
虽然雪峰寺并不是很大,但在禅宗法界却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名刹。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福建省佛教会的会址。南洋海外不少名僧、住持,都门出该寺。寺内有宋代大儒朱熹“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的联书。也有明代书法家洪瑞图题写的“法界藏身”匾刻。清代洪世泽撰写的碑文。并有历代高僧所撰文书藏本甚多。
近代,佛教三大法师弘一、太虚、芝峰也曾会集该寺,留有不少诗文墨宝,弘一法师曾先后两次游住该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题匾诗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也曾光临雪峰寺,笔题山门,并在纪念弘一法师而建的“晚晴亭”上,留下一副对联:“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雪峰寺上,诸多名人题刻,为古寺增辉添彩。
迎着弥勒佛,我们走进佛堂,过了天井,兄弟四人登上大殿,烧了一柱香,顶礼谟拜之后,然后登上诵经楼,去听法师们朗诵早课,并参观谟拜诸多菩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