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日(2 / 3)
下来的每一株都是冬后春初新长的嫩竹子。其实温迪还看到了几个冒尖的竹笋,这些都是春笋,但温迪没有去挖。因为春笋的美味,在于春雨的滋养,最近没怎么下雨,这些竹笋挖出来也有点欠缺。
温迪打算等下几天雨再来竹林,到时候这些春笋就会全部冒头了,从土里钻出来,非常容易发现,也是口味最好的时候。那时,采摘的春笋味道才叫棒呢。现在家里面的竹笋还剩下十几个,不缺,先把那些吃完,下了雨再来,也不会饿死。
她只砍了竹子,不多,就几根,砍下来立刻和黑毛一起打道回府。
回到山洞后,温迪第一件事就是先进冰窖里拿食材。
她拿了10份猪肉,拿出来解冻,随后准备叉烧酱,等猪肉解冻了,用叉烧酱将它们腌制起来。这次温迪打算腌制更久的时间,明早再动手,把这些腌制好的猪肉全部动手制成叉烧肉,然后就能随用随吃,不需要再总是提前一天来准备了,程序太麻烦。
等明早就做,然后把叉烧肉收起来,哪天要是太累了,只需要煮饭或者煮面,叉烧肉热一热盖在饭或面上,直接吃,省事。
温迪觉得她总有机会在这种时候用上叉烧肉的。
先腌制好肉,温迪把装肉的盆子拿到靠近冰库的位置放好,出来准备做灯笼。
先做灯笼的框架,需要用的材料就是新竹子。把新竹子劈开,切成一根根细长的竹条,随后将它们组装起来,做成一个中空的灯笼形状,这个中间空出来的位置,就是用来放蜡烛的。框架做好了,但也只是一个雏形,一个灯笼最重要的,除了框架,还有糊在灯笼表面的纸。这纸可不能用那些印了字的书页,书页上都是油墨,密密麻麻的,能透过的光很少,她做灯笼是为了放大蜡烛的光,可不是为了缩减它的光。
要适合灯笼的纸张,首先,必须是纯色的。
古代一般选用红纸,因为吉利又喜庆,白灯笼都是办丧事才会用的。
但温迪没有这些忌讳,对她来说,白纸能透过的光最多,照出来最亮,她肯定是要用红纸而非白纸的。但眼下有一个问题,纯色的纸,无论是红是白,她全都没有呀。难道,她还要造纸吗?
要说造纸啊,她还真会一点,但技术水平跟不上。
将木材打成纸浆,需要一种特制的机器,这种机器有电驱动的也有人力驱动的,但不管是哪种,以她现有的技术水平都无法还原。但纯粹依靠人力想要将木材打成纸浆,那也不现实,有黑毛帮忙都没多大用处。就算真的做成了,做出来的也绝非她需要的纯白宣纸,而更有可能是黄纸,乃至质量更加粗糙的草纸。
草纸是时候,厚厚的一层,摸上去还有扎手的毛刺刺,这质量还不如用印满字的书页呢。
要不干脆真的拿书页做个灯笼?
温迪翻出仅剩的几本书,不舍地摩挲着,在心里琢磨她应该先撕那本比较好。
但温迪总是没法下决心,她总觉得自己应该能想到更好的办法。
几次三番的纠结后,温迪决定了——
她还是先做晚饭吃吧。
温迪剥开两个竹笋,切细丝,加大白菜和雪里蕻,混合成一碗蔬菜拌,熬一锅猪骨头汤,熬得了,开始浸泡红薯粉和土豆粉,取莲藕切成块,扔下去一起炖。等莲藕也炖软了,再把蔬菜拌和两种粉一起下到汤里煮,等蔬菜都漂起来了,再下豆腐片和油豆腐,全煮好了,撒一把盐和少许糖提鲜,用木勺一搅,收工。
再过几天就得开始下大雨了,过了雨季,就得去挖春笋了,所以冬天剩下的竹笋,得要早早吃完才行。
做好了晚饭,温迪先吃完,进储藏室拿食材,准备做个甜品。
她在做冰糖葫芦和做蜂蜜拌果碎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决定看看材料,哪个顺眼做哪个。
结果这么一逛,她眼睛就瞄上了裹冰糖葫芦的糯米纸。
这玩意……不也是纸吗?
温迪乐了,糯米纸接触水会融化,但她要是用它做灯笼纸,被蜡烛烤着,温度略高之余,有什么水也都在这种温度里蒸发了,不会对它有影响。而且,糯米纸还挺透的,比宣纸更透,它简直就是比宣纸更适合的灯笼材料!如果说有缺点,大概就是太轻太薄,撑不了几天。
可这缺点也不算太严重,坏了她就重新贴嘛。做糯米纸又不难,随随便便就能做出几大叠。
于是缺点便也不算缺点了。
温迪很高兴,立刻决定试试,挑了点浆糊,小心翼翼把糯米纸糊到灯笼架上。
糊好以后,把这个灯笼框往蜡烛的烛台上一套,嘿!真挺亮,它还没烧着!
原本令温迪很苦恼的麻烦,一昔解决,顿时让她笑逐颜开。
她有灯笼了,整个山洞都变得无比明亮。
更重要的是,灯笼是比油灯和蜡烛更适合的照明物,只要用绳将它和细杆连接在一起,她就能拎着灯笼到处走,再也不用畏惧黑暗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再也不需要带一大批木头进入她想探索的黑暗区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