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童子强理由充分唐文君疑点颇多(1 / 2)
“橱窗口有一个木门,布置橱窗的人进入橱窗必须打开木门上的锁,才能进入橱窗。”周主任道。
这说明门市部在橱窗的设计上还是考虑到安全问题的。
“不错,犯罪分子进入橱窗之后,用工具撬开了木门右侧的铰链……是这边的铰链。”童子强朝橱窗右边指了指,隔着橱窗的玻璃,能看见里面草绿色的木门。
“在勘察现场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试验,人在橱窗里面,只要有工具,撬开木板上的铰链,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铰链和锁一样只能防君子,防不了盗贼。
“周主任,你们有没有安排人值班呢?”
“我们安排两班人,一里一外,店铺里面安排两个人值班,外面安排两个人巡查。这些年,我们都是这么安排的。由于我们的疏漏,所以给犯罪分子创造了作案的条件。”
周主任所说的疏漏,有两个方面:一,在店铺里面值班的两个人下半夜就开始睡觉了,最糟糕的是两个值班的人把睡觉的床铺在了西区,西区是买布的,因为是冬天,布柜有棉毛制品,值班的人用一些棉毛制品垫在身子下面,这样会暖和一些,这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大百货柜和布柜之间的距离比较远。
值班睡觉,这是很多年来形成的惯例,在中国,只有一种人在值班的时候是不能睡觉的,那就是站岗放哨的人民解放军。第二个疏漏的地方是,在门市部外面巡逻的两个人,不可能一直在外面转,既然是巡逻,就会有时间上的间隔,关键是看间隔的时间有多长,案发当晚,时值冬天,气候非常寒冷……据当事人说,十二月八号的夜里,最低气温达零下11度,值班人员间隔的时间或许会长一些……或者在外面巡逻的时间回短一些。谁也无法将间隔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空档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有空档,犯罪分子就有了可乘之机。
之后,郑峰让周主任打开橱窗和货架之间的挡板,然后和李云帆、童子强到橱窗的后面进行了仔细的勘查,在货架的上方和墙体时间,有一层很厚……也和牢固的盖板,盖板下面衬着一些角铁,角铁是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墙体上的,角铁的另一头和货架焊接在一起……货架的边框也是角铁。童子强说,他们在勘察现场的时候,货架上的盖板完好无损,犯罪分子是从挡板进入店堂的。
李云帆用皮尺量了量货架和墙体之间的距离,宽度为41。5公分,三个人在通道里面是侧着身体走的,童子强的身体比较粗壮,他在通道里面进出显得有些不畅。
之后,聂经理和周主任陪着郑峰一行到大街上转了转。
南门部地处县城的闹市区,在它的前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在它的东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在门市部的正对面是商业局,商业局的西边是茶叶店和杂货铺,在门市部的斜对面……商业局的东面是服装店,名字叫“红霞服装店”……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这个服装店,服装店的西边是理发店,名字叫“东风理发店”。
商业局的北边是澡堂,名字叫“逸仙堂”。在服装店北边……和“逸仙堂”隔街相对的是一个剧院,名字叫“洪流剧院”,在门市部的东边是一个饭店……这是水涟县最大的饭店,名字叫“客再来饭店”,饭店的东边是一家旅社,名字叫“青春旅社”。
聂经理先后找来了案发当晚值班的四个人。
下面是郑峰和四个人的谈话记录。
案发之后,童子强和蒲森林已经找着四个值班人谈过话。
郑峰找四个人了解情况,是有考虑的,在“72。3。16”案和“72。3。27”案的规程中,同志们和曹德民、刘茂才、杨树理、夏老师、谢木匠的谈话就有若干次,每次的谈话内容都不尽相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和杨树理的数次谈话,杨树理就不可能想起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号下午遇到赵一儒的事情;如果没有和曹德民的多次接触,曹德民和薛秀兰就不会想到谢迎华。由于谈话的时间,条件和背景不同,当事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前后两份谈话记录,信息可能会全面一些。
当然,郑峰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这个案子有三种可能,一时内部作案,二是外部作案,三是内外勾结,犯罪分子对内部的情况似乎非常熟悉,不能排除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作案的可能性。所以,凡是和案子有关联……包括有可能和案子有关联的人,都要纳入警方的视线和侦察范围。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起价值一万多块钱的失窃案吗?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
错,在现在来看,一万多块钱不算什么,也许就是一件高档皮装的价格。在一九七二年……在文革期间,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十几块钱,一个工人干五十年才能赚到一万多块钱,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万元户”的说法,这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能有一万块钱的存款,就算是有钱人了。
谈话在聂经理的办公室进行;
第一个走进办公室的是唐文君,此人22岁,是一个插队知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