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节(1 / 2)

加入书签

案情看似并不错综复杂,反而简单直白,一眼望过去就可见人性中最纯粹的恶意。

“此案乃杀人劫财案,二人便是犯案真凶。”

不过小半个时辰,廷尉李斯就已审清案情。

“他二人行凶后,并未忙于逃离,为确认役夫尸身没被发现,于是留下静观后续。”

“但不曾想,仙使突然驾临。因传言仙使神通广大,又心中有鬼,难免露出几分恐慌。被臣察觉二人神色有异,当机立断拿下。”

李斯押了两名凶犯前来,向仙使周邈汇禀。

“凶犯二人乃是巨野泽中的强盗,与身死的两名役夫皆是附近乘丘之人,原就有陈年宿怨,待到该班役夫架桥至济水桥时,双方偶然得遇。”

“虽未有争执,但凶犯二人觊觎两名役夫的财物,恶向胆边生,于是先往两名役夫家中,劫了共四石黍米、十二匹布。

——因役夫二人家中有婴童,并未换出黍米,而是留下自食,各两匹的仙缎俱都各换成了六匹普通布。”

“当即又赶至济水桥的夜宿营地外,引出两名役夫,而后趁其不备,杀了人,劫走两套工装。”

周邈耳中听着案情原委,眼睛盯着跪伏地上的凶犯二人。

脑中浮现的却是拘捕二人时,那两张平平无奇的脸,没有尖刻阴狠、横肉丛生。

好似漫不经心地,信手就杀了人。

在这炎夏酷暑,直面人性阴暗凶恶,周邈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可细思李斯话中之意,周邈心中又陡升一股胆寒和愤怒!

“二人既去了两名役夫的家中劫财,那役夫家人……”

是否也已遭不测?

可话到嘴边,周邈竟不敢问出口。

李斯自然看清了周邈脸上的惊骇与愤怒。

但既成事实,并不会因一人所愿而改变。

“士伍到两名役夫家时,一家母子二人,一家父母妻子四人,皆已无一活口。

讯问左右邻得知,唯有一家的长子,一个六岁童子,因前日去了其大父和叔父

家,而逃过一命。”

“两名役夫同伍邻居各四家,已拘拿前来。”李斯顿了顿,“幸存童子也已带到。”

一五为伍,伍中有一家被强盗灭门,同伍人家却未能守望相助、或捉住强盗,按律株连,自然也都被拘了来讯问。

周邈起先还跟着分析话意,但听说两家唯一幸存孩童也被带到,下意识就偏头侧身。

对,他在逃避,他不敢与那唯一幸存的六岁孩童相见。

若见到,对方眼中会露出什么样的情绪?无助,悲伤,愤怒,仇恨?

李斯已经汇禀完毕,于是上前一步。

自行下令:“去将被害两名役夫的尸身,从桥中取出来。”

有人领命而去,作为监工‘总工头’的扶苏自然跟上。

正在此时,周邈出人意料地,上前一步,半蹲在两名凶犯的面前。

双目怒瞪,不避不闪直视跪伏在地的凶犯。

开口讯问:“你们为何会将役夫尸身,砌入桥中?”

灭人满门、杀人劫财,罪大恶极的两名凶犯,此时神态竟然极为恐惧。

汗水与眼泪糊了满脸,看起来竟然不似凶犯,反而是无辜路人。但事实就摆在眼前。

是啊,凌晨杀人劫财,砌尸桥中,在滞留现场以确保事情顺利时,仙使却驭使钢铁神兽陡然降临!

不但当场被廷尉拿下,仙使张口竟又道出了凶案藏尸之地,怎么不恐怖?

这不正说明仙使全知全能,他们作的恶,都摊开在仙使眼下?

其中一个凶犯牙齿打颤,勉强开口:“因,因为若抛尸河中,会漂浮水面,易被发现。”

周邈又问:“那为何不挖坑?”

凶犯一时没回答,李斯代替道:“因为挖一个足够埋下两人的深坑,极费时费力,稍慢些就会被抓现行,而且新土上翻覆盖,极易被看出埋尸地的异样。”

周邈突然又追问前一个问题:“怕尸身浮起,为何不身上绑石头沉河?”

凶犯此时不止牙齿打颤,撑在地上的双手也不自禁抠地,指甲嵌入泥土中。

“因为已将役夫的衣裳扒光,舍不得用工装捆绑石头,石头难找,手边又无趁手麻绳。”

已经若有所觉的李斯,神色一凛:且不论言辞颠二倒四,只说石头难找?这架桥工地,就堆着切割方正的现成石砖,怎会难找?

周邈却又从另一方面追问:“扯一把湿草搓成绳担心不牢固,但附近有密林,扯一根藤蔓呢?”

“用藤蔓捆绑石头如何?”

凶犯一时未答。

周邈也不等,只是紧跟着逼问:“现下正值暑热,你们将尸身砌入桥身,不过一两日就会散发强烈尸臭。

如此一来,定会比抛尸河中还更早被发现。与你们隐藏真相的意图,岂非完全相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