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郑李友谊靠三桂(2 / 2)
也是一片真心的不是么吴三桂又是怎么来报答他的
竟然宁投鞑子也不投他这大顺皇帝,李自成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吴三桂。
“陛下。郑芝龙老奸巨猾,其言语并不能全信啊”陈演张口说道。他还指望着吴三桂投效李自成后能在朝堂上撑他一撑呢。
“是不可全信,却也不能不防。臣以为陛下当速命磁侯刘芳亮带大军进援京师,一边再使人密探山海关。郑贼言语,吴三桂已经发出檄文,张贴告书,既然如此,陛下当使人秘密前往山海关,是真是假一探便知。”牛金星看了一眼陈演,说出了一番挺合情合理的话来。
宋献策、李岩、顾君恩等尽皆是如此。
李自成当然这道这是最稳妥的法子,现在还不能判断吴三桂是不是真的要借师助剿。可他心中却隐隐有着一种危机,直接告诉他,郑芝龙没有说谎。
“如是假的,一切自然无忧。可若是真的,额又当如何应对”
京城内的大顺军还剩下多少兵马,李自成心里很明白。去掉了唐通、白广恩和马科三总兵后,他手下的兵马也就只剩下七万,如京城后更是没有收纳几个明军,崇祯帝留下守城的兵马或是老弱,或是新近征召的军兵,在大军入城时候就或逃回家中,或直接投降后也被裁减了。
七万人,怎么着也要留下一些人守城吧那能杀去山海关的兵马,算上蓟州的刘体纯,也就六万人。
而刘芳亮若能带兵来援,实则也叫李自成觉得杯水车薪。
刘芳亮的十万大军说起来很多,实际也不少,没十万人也有七八万了,但内中有太多的新兵了。而且攻略中原和齐鲁两省,分出去了不少兵,现在驻守保定的刘芳亮手中怕是三万人都没有了。而内里真正能称得上精锐老兵的人,能有一万吗
再想到郑芝龙提及的吴三桂军和满清兵马,这粗略的一算,大顺军都1:2了,处在绝对的劣势中。
便是算上唐白马三总兵,还有宣府的兵马,也依旧是劣势啊。
何况还有战力上的差异。
李自成整个人都抑郁了。自己是大顺天子啊,自己承天景命,顺天应人啊。怎么出了一个郑芝龙搅得他头疼之外,吴三桂也闹起幺蛾子来了而且一闹腾就是大的。
郑芝龙打仗挺厉害的,但他兵力有限,守有余而攻不足。吴三桂可就不一样了,他手里握着五万边军,背后又有鞑子做接应,十几万大军铺天盖地的打过来,李自成真有些顶不住啊。
因为他兵少啊。
“不止是磁侯,还有毫侯李过。”李自成想了想,觉得不保险,干脆把镇守晋西的一只虎也拉过来得了。“传令太原,让毫侯汇合姜瓖,迅速调集晋西兵马,汇集京师。”
只不过这么一来时间上就拉长了。
“陛下勿忧,那鞑子或许早有准备,但其军丁兵农合一,现下又是春耕时节,便是要筹集起来南下,也是要不断地时间。而没了满清的撑腰,就吴三桂那些人马,留守山海关自然是稳当,可想要出兵东来,就力有不及了。”李岩忙进言道。
但李自成还是抑郁。宋献策忙递了个眼神给牛金星,这马上就要行登基大典了,牛丞相准备了一整套的礼仪,而这也是先前李自成稀罕的。因为出身太低了,所以对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就超感兴趣。
但是宋献策与李岩走出紫禁城时,二人相对无言。
吴三桂降了满清的可能,之前他们已经提及过了。但李自成显然没放在心上,他心里有自己的答案,而且说得还很想那么回事儿。但谁也想不到郑芝龙在关外的水陆军在这个节骨眼上竟然被牵制在了朝鲜,对满清全然无半点的牵制,这就太让他们始料未及了。
不过幸运的是李自成已经在调兵了。郑芝龙早早使人传来情报,真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了。
更别说,此事双方只要有了默契后,大顺还能收到一笔粮秣,这也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啊。
之前满京城的官儿们都逃之夭夭了,后来的事情表明,大顺还是拿到了不少财货的。而且拿的是顺理成章,拿的天经地义。比那群粗汉商议的什么“拷掠追赃”的影响是小多了。
拷掠追赃,还把红线划到了六品官,李岩先前最担忧的就是大顺此举会招来整个士绅阶层的排斥。
这般做得罪的是整个文官集团啊。
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乎他们之前的预料。现在看,虽然跑了崇祯帝,跑了无数的达官显贵,跑了大笔大笔的财富,但对大顺朝言却未尝不是因祸得福。
尤其是在大顺朝还要面对吴三桂和满清这对强敌的情况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