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章 忽悠接着忽悠(1 / 2)

加入书签

李元景不动声色的看向了杜如晦,如果没记错的话,老杜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了。

对于杜如晦这个人,李元景也谈不上喜好。

总之就是没怎么交流过,杜如晦不会主动的来讨要好处,不像房玄龄和程知节那样死皮赖脸,也不会像萧瑀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压根就不掺和。

不要,也不拒绝,这就是杜如晦给李元景的直观感受。

但不管怎么说,至今为止杜如晦没给自己制造过麻烦,杜荷虽然胆子小了些,但做事情还算是认真,而且这样的人有一个好处,能够沉下性子来做事。

“皇兄,把杜荷调回来吧,有事情需要他来做!”李元景直接开口道。

自从堆肥出了成果之后,杜荷现在就带着一帮人蹲在地头研究堆肥的技术。

这一次也不能算作是推广,依旧属于小范围的试验,但这个规模要比杜荷自己搞的大了不少。

而且朝廷也派出了不少的人手跟着积累经验,一旦这一次的试验能够成功,那么接下来堆肥的推广规模将会呈几何的扩散,短短年内,基本就可以推广至全国。

“那边离不开杜荷,你有什么事情非要他办不可?”李世民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几个兔崽子中,他最欣赏的就是杜荷,没什么狂妄的目标,有的只是脚踏实地,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埋没,但幸运的是,杜荷有个好爹,所以注定他不可能会被埋没。

李世民已经决定了几个月后重重的赏赐杜荷,但现在若是将他调走,那之后的奖赏该如何算?

“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耕地,后来知道了可以通过耕种来获取粮食,再之后发现人畜粪便能够为土地提供肥力,之后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接着出现了堆肥,对于朝廷而言,堆肥的出现绝对是好事一件。

堆肥技术到现在基本上也就这样了,杜荷会的,跟在他身边研究的那些老农也都会,有什么讲不清楚的,日后可以再来找杜荷了解。

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人尽其用,朝廷应该多注意一下杜荷的长处,而不应该让他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推广试验上面。

所以,杜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出一种比堆肥更强力的肥料……”李元景一不留神又给众人上了一堂课,其实也是在隐晦的提醒他们,匠人入仕,并不是真正的去掌握政治,而是给他们一个官身,他们依旧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还有比堆肥更强力的肥料?”李世民愣了下,不过想想也就觉得正常,既然堆肥都是存在的,那么说不定真的有比堆肥更强力的呢?

套用一句李元景的话,凡事总是要有人去做的,你不做我不做,有些东西还怎么去发现?

“有,肯定有!理论说,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上限,在我看来,农作物的上限现在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它们的上限给激发出来,运气好的话也许很快就能见到成果,运气不好也许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或许不能达到最初的预计,但任何事情都有意外,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出现呢?”李元景微微一笑,给了个神秘又富有期待感的回复。

李世民很想直接答应,但他也知道这样对杜荷来说并不算公平,有些犹豫不断的看向了杜如晦。

房谋杜断,杜如晦的决断从字面上的意思就能了解到。

在看到李世民目光的同时,杜如晦便做出了决断,轻轻的点了点头,道:“臣无异,荷儿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臣也很欣慰。”

“那就让他回来吧……”李世民最终点头做下了决定。

这趟微服出宫对李世民来说收获不小,虽然只来了一家万民布店,但他却看到了很多东西。

几个人在万民布店又蹭了不少冰镇果汁,直到李元景不得不当着众人的面耍赖让人将蜂蜜藏起来,这几个大佬怕是还不会起身离去。

最后李元景也跟李世民提了句,钱庄虽然还没有建好,但初期的业务已经可以开始了。

赵王府目前还空着,李元景打算直接拿出来一部分开设钱庄,言外之意也就是在催促李世民的钱尽快到账。

李世民面色不喜的点了点头,郁闷不已的离开了布店。

“克明!在想什么呢?”回到宫中,大臣们纷纷离去解决自身的公务,心不在焉的杜如晦却下意识的跟着李世民继续走了几步,直至李世民察觉不对,这才转身问道,两人还险些撞在了一起。

“哦,陛下,臣失礼了……”

“无妨……”

“臣在想赵王的经商模式,虽然朝廷不可参与,但这种模式还是有一定借鉴方式的,其关键点与朝廷推广铁农具的思路一样!”杜如晦说着自己在想的问题。

两者的重合度很高,甚至可以看做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如果李元景有这么高的悟性,那么杜如晦倒是觉得,自己或许应该做一次坏人。

“这本就是赵王的主意,甚至连御史暗访都是赵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