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4章 李承乾的应对(1 / 2)

加入书签

李承乾这一次来算是动了士家以及岭南豪族的根基了,李元景不觉得以士家在这里的地位,会坐视不管。

但不论士家怎么操蛋,李元景都毫不畏惧。

不说他自身携带的两万五千将士,段志玄在广州也同样没闲着。

江南道与剑南道的军改部队正在分批进驻岭南,段志玄这些日子可谓是忙的脚不着地,按照最初的计划,段志玄会先在广州队这些部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同时进行整编,一个月后才会指派去不同的地方进行驻扎。

而且还有一个交接仪式,这些被派去驻扎的部队到位以后,会原地对原有部队进行审核筛选,符合人选则会去广州进行报道。

这些去报道的人则会由兵部统一安排,跟在段志玄身边的兵部官员手中有一份详细的名册,哪个地方需要多少岭南士兵,这些都是有详细数字的。

这些士兵将会被打散分散到各个不同的道,然后由段志玄身边携带的五千士兵进行护送到位,到了各道之后,分散在各道进行军改的将领以及兵部官员将会派人接收,剩下的就是各道自己的事情了,到这里岭南道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这些新整编的部队战斗力倒是不让人期待,但就算是比人多,李元景也毫不畏惧啊。

况且还有三万真正能征善战的老兵,三万人去打仗,十万人去呐喊助威喊六六六也能把士家给吓的屁股尿流。

所以,有军事硬实力在这里撑着,李元景根本不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反倒这一次的目的是为了磨练李承乾,所以这一趟出行,李元景更多的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的。

不论李承乾提出什么计划,他都是看过之后就点头,不论对与错,均不提意见。

“王叔,三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的有上万人啊,这要是处理不好,恐会生变……”李承乾满脸纠结的说着。

本来还是挺有自信的,但是这么多人站出来的时候,李承乾的底气瞬间没了。

这次戍边军至少要裁掉一半还要多的人,安置办法也给了出来,但架不住一大堆人不满意啊。

李元景摇了摇头,说道:“你要记住你是太子,是大唐未来的主人,你要考虑的是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更多人的利益!”

……

道理谁都知道,可真要是操作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李承乾纠结了半天,打算听一听这些人的心声,同时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但这么多人李元景是不可能全部召见的,所以让围在衙门外的被裁老兵挑选了十个代表进来。

李元景有些不太放心,所以也跟了过去,不过李元景没有露面,而是坐在屏风后面默默的听着。

“这次军改乃是朝廷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也是考虑到诸位常年戍边在外,已是回乡颐养天年的结果,对此朝廷也作出了额外的补偿……”李承乾巴拉巴拉的开口说着。

只不过刚一开口,屏风后的李元景却忍不住的摇了摇头。

语气中不难听出李承乾的紧张,再一个则是这番话说的虽然没什么问题,但却用错了地方。

无非就是告诉他们,这是朝廷的决定,这乃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结果,而朝廷正是出于你们的角度来考虑的这件事情,还给出了补偿,你们还有什么好不满的?

这个时候正是这帮人情绪激动的时候,李承乾这一番话虽然让他们不敢有所表现,但内心深处一定是无法接受的。

“殿下,朝廷的旨意我们不敢有疑,对于朝廷能够给我们补偿,我等也感激不已,但也恳请朝廷体谅一下戍边军的苦。岭南,特别是交州,愿意来这里的人并不多,就算是朝廷,这些年也很少派遣劳役来这里戍边。

我们都是岭南土生土长的人,保卫岭南,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没有去抱怨朝廷这些年来没有派人来替代我们。

我十六岁开始戍边,如今已经三十九岁了,虽然没能混个一官半职,但也在这里守卫了岭南二十三年,外面这些人少则在戍边军待了六七年,多则二三十年。

若真是年纪大了,提不动刀了,就算朝廷不说,我等也会自行离去,不会成为朝廷的负担,可如今我们正值壮年,还能提的动刀,只恳请殿下能够给我等一个机会,让我们继续守卫岭南,也恳请殿下能够给我等家人一口饭吃。”

“这……”李承乾瞬间犯了难。

戍边军的苦他当然知道,岭南这鸟不拉屎,人口稀少的地方,历来不受中原等地的待见,但军队还是要有的。

中原等地的人来了这里受不了这里的气候,最早的时候倒是派过人来,但还没走到地方便有不少人染了病,后来又因为水土不服死了不少。

所以之后岭南这个地方,戍边军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在做的。

这里不像是北方或者西部边境,有整个关中,中原,河东等地作为支撑,就算一个壮年只需要服役三年,人数上面也是勉强够用的。

但是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