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千万贯的存款,都是这两年省吃俭用存下来,为战争做准备的,开战后怕是很快就会打光。
即便这两年赵骏抄了很多家贪官污吏,很多个奸商富户,为朝廷带去了超过千万贯的抄家款,送去汴梁的钱不计其数。
但光靠抄家属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办法,不可长久,因此还是要用常规手段才行。
“也幸好这几年大宋遇到的天灾基本都是小灾小难,即便前几年淮南大旱,只能算中上级别。真正波及数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的大灾难暂时没有发生。”
“从前年二月出发,我在地方上行走已经快两年了,这两年我积累了大量基层工作经验,了解到大宋底层生活,也渐渐摸索出了改革道路。”
“首先是赋税,正税确实轻,税收只有收成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但苛捐杂税就多得离谱,难怪当年学历史的时候,张教授会说‘北宋赋重,众口一词,少有异议’。”
“但也是靠着赋税北宋才能撑这么久,如果现在进行赋税调整改革的话,可能宋朝要面临严重的压力。看来在减轻农民负担这件事上,还是要一步步慢慢来。”
“像王安石那样的青苗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只能借鉴,不能全盘接受。还有就是张居正改革和雍正改革,需要等到国内生产力提升,才能推广实施。”
“不过赋税暂时不好动,还是可以先改革吏治的。难怪范仲淹要先搞吏治,果然只有下基层看看情况才能了解缘由。”
“至于搞钱的事情,最终还是要开源节流,解决三冗问题,另外就是从日本吸纳金银……还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这也是南宋的路子。”
“不管怎么样,我必须要寻找到一条属于大宋自己的道路,为了大宋农民,为了所有中华汉人,为了没有靖康耻,为了让汉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我都必须加倍努力,不可懈怠。”
戌时末,夜深了,赵骏继续伏在案前,为自己的心中理想而奋斗。
万人相送
宝元元年十二月,赵骏在潭州待了四个月,从八月份发生水灾,到九月份灾区重建,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一直待在这里。
调度粮草物资,组织生产重建,打击不法行为,防止人口买卖,设立完善的制度。
像秦三娘、周武这样几乎家中完全没有劳动力的人,官府出面将他们原本的田地租下来,并且分配一定新开垦的田土,同样租出去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
虽然他们没办法开垦田地,但在家里种种菜,或者想办法打点零工短活,加上官府每个月利用他们自己家里就有的土地出租,还是能勉强维持生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人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五保户,由于家中没有青壮劳动力实在无耕作维系,所以享受官府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
虽说在古代提供这样的福利听上去不太现实。
但实际上以宋朝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占城稻引入后的生产力提升,即便是在三冗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真要诠释保证人人不饿死,居然是一件勉强能实现的事情。
因为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奸相蔡京,在当时朝廷财政已经相当吃紧的情况下,就已经建立起全国性质的社会慈善和救助制度。
不但设立了专门收养“鳏寡孤独者”的居养院,还有专为穷人治病的安济坊以及公共墓地漏泽园。
除此之外连孤儿院和收养制度都配备,名字叫做慈幼局以及婴儿局。
所以宋朝因繁荣的商贸环境以及确实有钱也不是一句空话,只要朝廷有这样的福利政策,只要地方官府执行得当,只要基层治理上能够保证这些福利发在这些人手上,做到保障百姓基本生存需求也许真能达到。
但很可惜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实现,即便朝廷有这样的政策,地方官府的执行以及基层治理就决不可能达到最理想状态,包括蔡京的福利制度,中后期基本上也烂得差不多。
长沙这边要不是赵骏盯着,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做到这样完善,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帮助对于像秦三娘、周武他们这样的贫困家庭能维持多久。
不过好消息是荆湖南路这边的官员还算可靠。
除了陈希亮不管能力还是政绩都极为优秀以外,荆湖南路转运使王遥,提点刑狱司李肃之,潭州知州王罕,转运判官刘元等都是靠谱的人。
能力和政绩虽然比陈希亮稍微差一点,但人品和道德值得肯定,治理水平不能说特别优秀,可也是中上级别。
所以赵骏在亲眼见到地方官府已经将所有灾民妥善安置之后,便继续踏上巡视之路。
到宝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038年年底,赵骏就北上至荆湖北路。
出发的时候是十二月中旬,这一日清晨卯时末,天色还没完全亮,赵骏收拾好了行礼,在诸多卫士的保护下,告别了王遥、李肃之、王罕、刘元、陈希亮等大小官员,就出发前往码头。
他本来是想悄悄地走,不通知地方官吏。但陈希亮认为不管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