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着刘氏兴隆布庄。
巷子里还有两三家安静清幽的书斋,里面挂着各类书画,也卖些经史子集和各类闲书话本,柜台上还摆着一些文房四宝,还有些看起来就很贵的镇纸。
温晏只是打从门口坐着马车路过,就看见那间名为昭文斋的铺子里,最高的架子摆放着一块玉雕的猛虎下山镇纸。
王韶对这里就很熟悉,在马车里指着这几家书斋如数家珍,说道:“陋室馆的宣纸用来画画写字都很好,有些花鸟画集也
有意趣。昭文斋卖的狼毫笔和镇纸都还不错,要是想买一块好些的砚台,得去府城的书斋仔细寻摸。这儿几家书斋的砚台都是差不多的,发墨快,下墨粗,只能随便用用。”
温晏一一记下,“受教了。”
王韶就很得意:“我自幼还未开蒙时,就被小姑和我爹带着来书斋,眼力都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正说话间,刘氏兴隆布庄到了。
温晏仰头看着这里,这就是古代世界古代买布料,裁新衣裳的地方。她拿着身上的钱袋里走进了刘家兴隆布庄,钱袋子里是几块碎银子,是老夫人知道她和王韶要出门前,让管家追上去塞过来的,她和王韶各有一份。温晏知道老夫人的好意,没有和管家多客气,收下了钱袋。
此时,温晏和王韶,还有跟着的膀大腰圆仆妇跨过布庄高高的门槛。
忽然,她听到里面似乎有争执声。
“你们上次的布料少给了半尺!赔钱。”
“谁少给了,你可别扣帽子污蔑我们布庄。你拿到手的时候可是清点过的,当时怎么不说少了半尺布?我看你们是来讹钱的!”
第17章 布庄之贼温晏探案中
温晏侧耳凝神听了一会儿,是布庄伙计和客人之间在为少没少半尺布在争执。
一尺是三十三厘米,半尺大约是十七厘米。通常一件上衣就要七尺布,全套一身衣裳要裁十二尺布料。少了半尺布,看似只是一小块布头,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是十四分之一的上衣,容不得不郑重。
掌柜的收到了消息,连忙放下手里的清茶,从后头跑了出来,试图把客人请去后面调停。兴隆布庄人来人往,要是有人把布匹缺尺寸的事儿当成真的宣传出去,布庄名声有损,没了顾客的信任,生意可是会一落千丈的。
“客人,您看这儿人来人往,不是什么商量事情的好地方。去我那儿坐一会儿,喝杯热茶消消气,咱们再来商量这个事?”
“我可去你的,有什么事不能当着大家伙的面儿商量。你这布庄伙计刚刚可还说我们讹钱,倒打一耙够厉害的呀。我们是来讹钱?我行得正坐得直,我看你们的做派才是做贼心虚了。要不你这个当掌柜的怎么想把我往后面拉?不是想在后面威胁我,就是想后面贿赂我!”
说着,那客人火气越来越大,直接拽着掌柜的胡子,对他的面庞殴了两拳。
旁边看热闹的人连忙劝架,把掌柜的和来追究布料的客人分了开来。
温晏也在人群里,她是被王韶拉着过来的。她站在一边,仔细观察着两拨人。她先是看了眼掌柜的神情,面上带伤,神色间有股郁郁之气。店里伙计都站在掌柜的旁边,瞅着样子都颇为不平。
偷布料要是大规模行为,布庄的掌柜和其他伙计不可能不知道。客人找上门来闹,店里伙计自然该心虚地请人往里,再把掌柜的喊来私了此事。
看他们的样子是真的又委屈又生气了,尤其是方才的布庄伙计,脱口而出的讹钱,直接激化了矛盾,让冲突升级了。
方才拳殴掌柜的男子正在大声骂着布庄,和他一起来的妇人也是柳眉倒竖,气得不行。这二人如果是为了讹钱,大可在布庄门口不停地叫苦连天,抹泪哭诉,掌柜的为了不要影响布庄的生意,自然会请他们商谈。
这男子听到布庄伙计怀疑他讹钱之后,一上来就把掌柜的给殴打了,还不肯去和掌柜的后面详谈,显然是自尊受损,勃然大怒。反正不管初衷是不是为了讹钱,现在看起来都是讹不到钱的。
a href=&ot;&ot; tart=&ot;_bnk&ot; css=&ot;lkntent&ot;/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