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耀中脸上露出矜持的笑容,“是我。前段时间写了一首小诗,侥幸发表了。”
从上车发现章耀中胸前戴着燕大的校徽,林朝阳便知道这是个“逼王”。
逼王装逼,不在于牛逼,而在于他可以让别人感到尴尬,自己却乐在其中,很显然章耀中已经深得其中真味。
陶玉书接过章耀中递来的杂志,饶有兴致的欣赏起来,林朝阳也凑过去看了一眼。
“……
攀高峰,做贡献
胸中自有书万卷
育才人,争时间
壮志宏图得施展
……”
诗的篇幅不长,称是“小诗”并不是自谦,只是这着实让人一言难尽,林朝阳觉得这还不如自己初中时的习作,更别提他大学时写的那些文章了。
这不就是打油诗吗?
过去中国的文学创作陷入了巨大的倒退,林朝阳穿越过来一年时间,很清楚如今的形势,他想尽办法看书读报,但阅读内容也基本都是以时政新闻为主。
章耀中递过来的《燕京文艺》林朝阳是知道的,50年创刊,当时的主编是老舍先生,后来一度停刊,此后几经波折,在80年正式更名为《燕京文学》。
在当时被文学界公认为文学期刊的翘楚,杂志刊发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短篇小说,如张婕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王濛的《风筝飘带》、汪曾琪的《受戒》等等。
现在的《燕京文艺》尚未改名,内容上也是默守陈规、抱残守缺。
林朝阳明白,但寒蝉效应仍在发挥着作用,这种情况需要等到第四次文代会召开之后才会迎来彻底的改变。
“写的真不错!”
陶玉书脸上挂着笑容,语气真诚,让对面的章耀中眉开眼笑,燕师大的同学果然有眼光。
趁着对方上厕所的功夫,林朝阳调侃道:“你真下得去嘴夸!”
陶玉书朝他眨了眨眼睛,“明明就写的不错,不信你对比一下其他的作品。”
“华在挥手
钢铁大军跟党走
为了四个现代化
骏马飞腾把鬃抖”、
“春风染绿柳梢头
向阳大路光溜溜
若问路面铺的啥?
哈哈,铺的沥青油”
……
林朝阳无言以对。
陶玉书的娇俏伶俐只在与林朝阳私下相处时才会展露,待章耀中回来之后,她又变成了那个知性与美貌集于一身的女大学生。
吃东西、聊天、闭目养神、看书读报,大半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到了沈阳林朝阳和陶玉书换乘了一趟车。
章耀中还是跟两人一趟车,只不过不在一列车厢了,他颇为遗憾的与林朝阳夫妻二人告别。
在火车上睡了一夜,天蒙蒙亮时,陶玉书把林朝阳叫醒。
夫妻二人洗漱完毕,火车也快到站了。
上午九点多,火车上的广播响起。
“旅客们,列车的行程是有限的,革命的里程是无限的。
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旅客们,终点站燕京车站就要到了,等列车进站停稳后,按顺序下车。”
第8章 毛脚女婿上门
林朝阳和陶玉书两人提着行李,从燕京站出来便看到了燕大派来接新生的车子。林朝阳本打算去蹭个车,陶玉书却没好意思,她现在可是师姐了。
两人坐上了公交车,国产铰接车车身很长,一到拐弯的时候,离心力晃的人难受。
到燕京大学站,两人提着大包小裹下车,陶玉书一路边走着,边给林朝阳科普着燕大的一草一木。
她是燕园子弟,对这里十分熟悉。两人由燕大西门进校园,走过盛夏的荷花池后入眼便是西门内那标志性的华表。
一路向北,盛夏之际树木繁茂,燕大的建筑掩映在苍翠之中,景色别致,不过完全无法与后世的盛大气派相比。
朗润园北依万泉河,对面便是圆明三园之一的绮春园。咸丰元年这里成为了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的别业,始名朗润园。
1898年奕訢去世后这里又被末代皇帝溥仪赐给了光绪皇帝的同胞兄弟贝勒载涛,燕大建校后不久,载涛将朗润园租给燕大作为教师住宅。
1952年租约到期后,燕大将朗润园买下,于1957至1960年间,在园内东、北岸建了六座教职工住宅和一座招待所,自此朗润园便成为了燕大“九园”之一。
绕过环形的朗润湖,林朝阳和陶玉书来到湖东岸一栋四层高的建筑前,林朝阳知道,这便是陶玉书口中那一批五十年代所建的家属楼之一,也是陶玉书家所在之处。
走进单元门之前,陶玉书让林朝阳放下手中的行李,仔细的给他整理了一下衣服。
林朝阳的衣服是临下火车的时候新换的,藏青色的中山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