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第36节(2 / 3)

菜,怕流民们没力气,还加了少许盐。

这样一碗糊糊,味道谈不上好,但对于许久没吃过一顿正常食物的人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连斯文如杜文君,吃起来也比平时快了许多。

粥碗是平时人们用来吃面条的海碗,容量不小,满满一碗糊糊下肚,虽说肚子没有完全吃饱,但总算让人恢复了些气力。

吃完粥,又将碗洗干净放回去,杜家兄弟看了看天色,便带着村民们继续往北走,按曲家家丁的话,下一个城镇离这里只有一日脚程,现在出发的话,半夜便能到达,还能赶上明日一早的第一锅粥。

流民们就靠着这每日一碗粥吊着肚子,憋着一口气走到了传说中曲长安所在的青岱县。

——

青岱县城往南两公里,流民们大多是从这个方向涌来,所以粥铺设置在这里,旁边还临时搭建了一个医棚,和许多可以遮风避雨的大草棚。

曲花间收留流民的事,县令苟聪虽没阻止,但派了人来传话,坚决不允许流民进城,沿路过来的许多城镇都是这个态度,是以曲家的粥铺都设置在城外。

流民们在粥铺领了粥,若有生病受伤的人可以到隔壁医棚去免费看诊,拿上一剂汤药,再在旁边大草棚里休息。

等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二日清晨就可以去登记处登记姓名籍贯等信息了。

突遭洪水,又是一路流亡,许多人的身份路引早已丢失,只能凭借他们口述和负责登记的人观察,再将信息记录在册,又誊抄在一块特质的木牌上,发放给他们。

这些木牌是专门用来制作身份牌的,上面烙着特殊的记号,是幽州知府让人送过来的。

流民们去幽州做佃户,往后自然就是幽州百姓,一下子多了这么些人口,知府虽然囊中羞涩没办法拿出钱粮赈济,但也给曲花间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连本应由官府发放的身份牌也交给了他。

因着曲家家丁倾巢出动被派往各地煮粥,人手还是不足,曲花间只好带着曲宝亲自上阵负责登记。

流民们看到负责登记的人是个气质清贵,容貌迭丽如神仙般的少年人,纷纷看入了神,轮到自己时都紧张得不知手往哪里放。

那神仙似的少年声音清脆,说话温声细语,面上还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笑意,被问话时,不自觉就将自己家住哪里,姓甚名谁,家中人口几何交代清楚,甚至连祖上八代都忍不住数了数。

曲花间笑了笑,并不好奇这些人的祖上八代。

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让流民们知道了那位负责登记的,长得极好看的少年便是他们未来的东家,曲长安。

一时间,人群中传来许多窃窃私语,要不是有拿着武器的护卫维持秩序,许多人都想凑过去再看一眼这位神仙人物。

曲东家可太好看了,心善,又有钱,能拿出这么多粮食,还有能耐,那些身强体壮的护卫不知养了多少个。

有人这样说,引得周围一片附和。

登记完的人凑够一千人左右便会有人高马大穿着军服的兵士带他们继续北上去幽州。

这一次和来时的路不同,同行的除了兵士,还有数辆马车,马车上全是沉甸甸的粮食和一些油布,兵士们挑出会赶车的青壮年们牵引着马车一路向北。

有了新身份的人们满怀希望的跟上队伍前行,已经夹杂着几分寒意的秋风也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

傍晚,夕阳渐渐西沉,兵士们又招来人开始干活,男人们将马车上的简易帐篷支在空地上,老人和妇女负责做饭,几口大锅同时架起,热腾腾的杂粮粥很快出锅。

依旧是众人排队领取,吃完了将碗腾出来给后面的人继续吃,这一次,大家不像之前那样急切,青壮年们甚至还谦让着让老弱妇孺先去排队。

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够了可以再煮,那些马车上的粮食,都是曲东家为他们准备的。

——

曲花间在城外忙碌了足足一个多月,陆续不断的流民总算少了些,他瘫靠在椅背上,疲惫的望着天,写了太多字的手腕酸胀不已,一动不动的垂在身侧。

曲宝心疼自家少爷,想给他按一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这些时日他写的字比曲花间只多不少。

最后还是小林忙完手里的活,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小板凳,坐在曲花间身旁,一边歇息一边给他按揉手腕。

维持秩序的林茂见流民们都老老实实在排队,便走过来抄起曲宝的手给他也按一按。

曲宝手腕被捉住,不好意思的偷偷瞄了一眼曲花间,见小林已经在给他按摩了,这才心安理得的享受起来,甚至舒服的喟叹出声。

曲花间看了眼气氛明显不正常的两人,心里暗暗有些猜测,但也没说什么。

就是不知道林茂能不能过曲宝他爹那关,曲花间有些幸灾乐祸。

转念一想,自己虽然没有了长辈,但穆酒还有个父亲健在,也不知他的态度如何,能不能接受自己儿子带个儿婿回去,曲花间猝不及防的被自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