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章(1 / 2)

但为阿父解惑,他无法推辞。

【刘弗陵:有人盗发孝文园瘗钱,庄青翟和张汤相约一起请罪。张汤御前反悔,只有庄青翟请罪。】

盗发孝文园瘗钱,指的是盗窃汉文帝刘恒陵园里的陪葬钱。

秦念等着刘弗陵继续往下说,却又见到了刘启的名字。

【刘启:……?】

秦念点头。

没毛病,刘恒是刘启的爹,自己爹的墓地被盗,当儿子的肯定得有点反应。

【刘彻:朕会命人加强对大父陵园的卫护。弗陵,继续。】

刘彻已经麻了。

先是阿父陵堧地被李蔡侵占,后有人盗大父陵园瘗钱。

如此胆大妄为,是他太心慈手软了吗?

但刘彻先前已用李绪之事表明不杀未罪之人,比起追问盗陵人,不如加强对陵园的卫护。

【刘弗陵:阿父令张汤负责此案,张汤想治罪于庄青翟,但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人与张汤有隙,暗中告知庄青翟。】

第11章

刘彻不觉得奇怪。

这是张汤能做出来的事情。

张汤已官至御史大夫,想要更进一步,肯定会想尽办法让丞相被免职。

【刘弗陵:庄青翟与三长史合谋,诬告御史大夫张汤徇私取利。张汤受诬自尽,死前指控是三长史害他。后阿父处死三长史,庄青翟自尽。】

张汤暗喜。

虽然确实是互相构陷,他不过是想要治庄青翟的罪,但庄青翟是诬告!

既是如此,他就不会失圣宠。

刘彻却是又皱起眉头。

张汤受诬自尽,这不就是说他又被臣子所欺?

【李世民:张汤,酷吏也。】

秦念已经在敲第九任丞相的死因,却看到太宗的发言。

什么情况?

目前来看,群里其他人的人设她都能理解。

但二凤的人设是真不对劲。

他没理由针对张汤。

武皇提女子干政跟她是女皇有关,但张汤跟二凤的剧本能有什么关系?

难道是不服自己排第三?

唐太宗怎么可能如此心胸狭隘?

【刘彻:朕的臣子,还轮不到你来评判。】

刘彻本就因李蔡和庄青翟这两个“丞相”甚是恼怒。

张汤冤死,也让他脸上无光。

李世民被秦念认为能与他比肩,刘彻对他十分不喜。

如今李世民骤然指责张汤为酷吏,刘彻当然认为这是在讥讽他。

秦念茫然。

什么情况?

汉武帝和唐太宗吵起来了?

啊?

难道这是甲方给他们的剧本?

【武曌:以酷吏之法,何以得民心?】

李世民很是惊讶。

“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这句话让他察觉秦念之法极为特殊,故而能够居于民心榜首。

所以他一直想询问秦念如何“依法治国”。

但出言多次都被天幕所阻。

只有“张汤,酷吏也”没有违反规则。

被汉武帝误解,李世民也很无奈。

无头无尾,确实像是在评判汉武帝的臣子。

李世民正思虑要如何向秦念传达疑惑,却见武曌已绕过规则道出他真正想要询问的问题。

武曌此人同样特殊。

秦念在声誉榜上查无此人,是后世复秦之人。

声誉榜始于秦,终于复秦。

武曌,则是榜上唯一的武姓皇帝。

既开国也亡国的皇帝,有先例王莽。

但亡国之君应如王莽这般位居声誉榜末尾,怎会是武曌这般位居前九之列?

………

秦念懵了。

“以酷吏之法,何以得民心?”

这话说的好像武则天不任用酷吏一样。

武则天在登基之前就在用酷吏清除异己,直到万岁通天二年才结束酷吏统治。

就算武曌拿的是清算酷吏之后的剧本,也不该问出这句话。

不对。

一个人的人设出问题,那可能是这个打工人不敬业。

李世民、武则天同时出现严重的违背历史人设,就只能是她理解错误。

秦念不认为那么有钱的甲方,会给这两位安排比刘弗陵更差的演员与人设。

【刘彻:又与你何干?】

【武曌:朕问的是秦念。】

问的是她?

秦念的疑惑迎刃而解。

如果“张汤,酷吏也”也是在问她,那就说得通了。

看似是在说张汤是酷吏,实际上是在问她依法治国何以得民心。

嘶……

这也太隐晦了吧?

秦念感慨日薪两千,果然不好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