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2节(1 / 4)

加入书签

永城县在昨日入夜前给这支渗透进来的燕胡前哨精锐攻破,城里好不容易聚集的百户人家,遭受屠戮,仅有少数人逃出来。

虏骑在永城县肆掠过之后,也担心暴露踪迹引来南朝兵包抄,趁夜转移到永城县东面的芒砀山夫子崖残寨里休整。

摸到敌踪,孙壮与李良先联络上通过气,看着天色已亮,虏兵很可能在天亮之后就会转移,不等中路的骑兵过来汇合,就分从西南与正东两个方向包抄芒砀山夫子崖残寨。

虏兵哨骑布在十里之外,稍接触就吹响警哨往回奔逃。孙壮率部赶至芒砀山东北麓,在清亮的晨光里,就看到四百余骑虏兵从夫子崖残寨里驰出来,散开来有两三里方圆。

淮东骑营皆是弓马娴熟的老卒,敌骑冲来,四散往东北而走,封住敌骑北逃路线;敌骑收缩,便展开来咬上去,等待李良率部赶来围攻之。

李良率部赶来的蹄声渐近,虏兵迫切突围,窥着方向,从夫子崖北面的空隙钻去,即使将侧翼暴露出来也在所不惜。孙壮当然也毫不犹豫,率众往虏骑露出来的侧翼咬去,接近后,弓弩攒射,千百支箭如急雨而下,又如飞蝗过境。

双方都是披甲轻骑,都在对方的射程里,就要看哪一方射出的箭矢更密集、射击形势更好。第一轮对射中,孙壮所率淮东骑营从侧翼扑上来,自然占了很大的优势,射得敌骑纷纷落马。

虏骑无力恋战,只想借马匹的优势冲出包围圈。对虏兵来说,学马贼的方式深入敌境游走,一般只攻击威胁不大的目标,不然就算多几个伤员,也是前行或撤退途中极大的负担。在看到合围来的南朝骑兵人数明显占据优势,虏骑自然是以突围为先。

然而虏骑的第一次突围是假,是诱孙壮率部去追。第一阵箭雨射过,虏骑侧翼就像隆起一块似的,有一队人马飞快的分出来,借着马速,斜斜的驰过一条弧线,雪亮带弧度的战刀高高举起来,直接过来冲击孙壮的左前翼。

淮东骑营也分作两队,一队继续咬着虏骑的侧翼,一队由孙壮亲率迎击反扑过来的虏兵。

一般说来轻骑兵的标准穿配是骑弩、骑弓与轻而狭长的马刀,虏兵游哨也是弓刀装备。没有步卒随行,孙壮在马上无法同时兼用大弓跟马槊。

孙壮骑在马上就能用步弓平射,别人用弩射一箭,他已经射落三人;看到有股虏兵反扑过来,他当下收了大弓,拨出比马刀长一尺有余的斩马刀出鞘,夹马腹与反扑来的虏兵直撞去。当前一敌,彼此斜过马头,举刀对磕,将要错过去之时,孙壮在电光火石之间以刀柄横击那人的侧腋,那人虽也是燕胡勇锐,但吃不住这一下重击,身软将倾,给随后驰至的淮东骑卒拿刀在脖子上补了一刀,血从颈脖子喷出来,有四五丈远……

两队骑兵很快就对冲过去,孙壮再手快,也只来得及杀死三人,有两人还幸亏后面人帮着补刀。

虏兵看到所遇南朝骑兵战力甚强,不敢再逞强对冲,拨着马头往四处散开。孙壮归刀入鞘,再取长弓在手,专找穿厚甲的虏将射其跨下之马。虏兵也是这个心思,他们中也有许多能在马背上用长弓的好手,一炷香的时间,孙壮跨下马便给射杀了三匹。

淮东骑兵一人一马,普通骑兵给射了马,拿刀弓跟在其他骑兵后杀敌,孙壮是主将,左右随扈自然会将马让给他骑,他们则近紧其侧掩护杀敌。

李良率部赶来,虏骑不敢再纠缠,便拍马逃散,李良从侧翼冲了一阵,但虏兵马多,又休整了一夜,还是给他们大部逃走。

短短一炷香的工夫,淮东与淮阳骑兵便合计伤了三十多人。

不管是淮东骑营还是淮阳骑营,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身上至少也穿轻便合甲,箭伤、刀伤,都难伤到要害,只是有两人给射落马后给敌骑践踏而亡。

不过虏骑急于逃窜,有些落地的伤兵来不及救,战后收拾战场给这边砍了三十粒人头,还捉了七八名俘虏,算是一场不错的小捷,至少叫这一股虏骑不敢再在淮阳城附近转悠。

将斥侯散出去,孙壮与李良就地休整。

好些伤马要就地救治,才不至于废掉,所以要等淮阳镇派步卒过来接应。

人伤得少,马伤得多,幸亏还收拢到虏骑遗弃的四五十匹伤马,不然李良、孙壮都会叫苦不迭。

待到午时,刘妙贞亲率四营淮阳镇步卒赶来支援,林缚、周普、高宗庭等人也随行到芒砀山察看永城县给摧毁、屠戮的情况。

在河淮之间,除了极少数城池在战后得到修整,大多数城池都跟永城县一样,兵卒孱弱、城池残破,燕胡游哨像马贼一样渗透进来,便抵挡不住。

要是不黄河沿岸的防线不能将漏子堵上,不能防备小股虏骑的渗透,内线的生产恢复自然是谈不上,便是粮秣输送也会大受影响,进而使得长淮军想在北面守住几座城池也会变得困难。

永城县给屠了个干净,反而没有人站出来拦截淮阳镇军在芒砀山建立前哨。

防线的意义不仅仅只是要求将卒守住城池防寨,还要有出城野战将敌拦截于区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