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节(2 / 6)

加入书签

咱们自己就能将大食人顶住。甚至一步步向西蚕食过去……”宋武走上前,大声提议。

不依仗哥哥的庇护和家族背景,他照样为自己搏到了功名。此刻志得意满,豪气干云,所以年青的脸上充满了阳光。

这个建议得到了齐横和沙千里的大力支持。二人都喜欢与敌军正面硬撼,因此对麾下兵马的数量和质量都极其在意。黄万山则相对沉得住气些,想了想,低声向王洵提醒,“如果一下子招那么多兵马的话,不知道都督手头的钱财和粮秣支撑不支撑得住?”

“钱粮方面,问题倒是不大!”王洵笑着点头,“麦尔祖德颇有敛财之能。诸侯们各回各家之后,城里也空出了一大堆找不到主人的房子。前几天麦尔祖德建议我将这批房子重归官府所有,重新发卖,我已经交给他去酌情处理。如果卖得上价钱的话,会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闻听此言,众人的眼睛登时就亮了亮,同时笑容里边还带着一点点不好意思。去年雪夜拿下俱战提之后,一众随军同行的诸侯便被吓破了胆子。非但不敢再四下惹事,还主动提出,要将柘折城完整地交还给使团管理。王洵当然是极力推辞,奈何挡不住诸侯的盛情,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对方的要求。

随着诸侯们纷纷告辞回国,那些交上来的房屋变成了无主之物。王洵原本还想做个姿态,将房产发还给原来的房东。谁料告示贴出后,却鲜有人敢出面认领。所以只好暂时任由其空置在那里。

如今王洵既然答应了麦尔祖德的建议,将那些房屋收归官府所有,重新发卖。说明他已经摆脱最后一丝“妇人之仁”,彻底适应了征服者的身份,大伙自然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虽然这份高兴里边,隐隐带着一种对房屋原主人的歉然。

“如果扩军过快的话,朝廷那边,会不会有什么说法!”见钱财问题已经解决,黄万山又提出另一个疑问。

“杨相早已有言在先,大宛都督府可以依照各地节镇惯例,便宜从事!只要不找他要钱。”宋武笑了笑,迅速接了一句。

众人又是会心而笑,对杨国忠这个市井出身的宰相,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此人上任之后,大力为朝廷开源节流,将每年例行拨往边军各镇的钱粮给砍了个七七八八。为了不激起将领们的反弹,他又在同时准许几大节度使,截留地方税款,以资军需。这样一来,粮草的运输损耗的确小了,节度使们的权力却迅速膨胀。招多少兵,收多少税,朝廷都无力再行干涉。

私底下,大伙没少数落杨国忠,认为他的新政绝对是胡闹,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朝廷的权威彻底丧失,各大边镇势力形同割据。但轮到自己头上时,却要把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起来,以免错扩张势力的机会,以至于最后追悔莫及。

对于大宛都督府来说,此刻还有一个便利条件,那就是,他们现在处于跟大食人对抗的第一线。无论怎么扩军备战,都能为自己找到充足的理由。只要不像中枢要钱要粮,以杨国忠为首的朝中诸位重臣,便会对大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钱,有兵,又山高皇帝远。种种便利条件叠加起来,令王洵犹如蛟龙入水。没人再会把他视为弃子,也不会有人再随随便便就过来踩他一脚。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金光大道,只待他策马扬鞭。然而,在大伙注意不到之时,他却忍不住轻轻皱眉。眼前一切都太光明了,光明得有些令人无法相信其真实性。凭借本能,他隐隐感觉到一丝危险在慢慢迫近,却抓不到危险到底从何而来,将会把大伙推向什么地方。

封四叔先前说好了,开春便会带领安西军过来接应的,怎么一直按兵不动?是谁又绊住了他的脚步,疏勒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孤悬在外,他对背后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

笳鼓 (二 下)

笳鼓 (二 下)

当年在大漠中遭到哥舒翰的人偷袭之前,王洵心中亦涌上过同样的感觉。如同走夜路的人被一头饿狼给盯上了,虽然不知道凶手潜伏在什么位置,身上的汗毛却高高竖起。

这种感觉令人极其难受,王洵下意识地便加快了招兵买马的步伐。将领们等人心中虽然没有同样的危机感,却谁都不愿意再继续做光杆将军,因此都极力配合。在大伙的齐心协力之下,整个任务进行得甚为顺利,前后了不到一个半月时间,便圆满达成了扩张队伍到一万人的既定目标。

药刹水沿岸全是大块的草原和绿洲,因此大伙倒不愁缺乏战马;一些去年解救出来的安西军老卒身体已经彻底垮掉,不再适合重新走上战场,担任新兵训练的教头却是绰绰有余;还有原安西军的工匠,马夫,郎中,被王洵从诸侯手里讨要回来之后,不愿意立刻领了盘缠回中原,也被安排到了新的队伍当中服役;再加上某些愿意投靠在铁锤王麾下效力的异族将领,做腻了商队保镖想换一种活法的刀客,游侠,整个队伍倒也显得人才济济。

特别是最底层的士卒,王洵原以为经历了一场战乱之后,柘折和俱战提二城的百姓们肯定厌闻鼓角之声。谁料募兵告示一出,军营大门差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