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2 / 4)
“回来了?”王太后扫了他一眼,问他,“见到人了?”
厉德安陪着笑脸道:“回太后娘娘的话,奴婢去了宗正寺,这李大人说没有皇上的圣旨,不能让人见那杜紫鸢。”
“又是李廷恩。”王太后冷冷的笑了一声,哼道:“自打皇上亲了政,哀家这懿旨,是没有人放在眼里了。不过这李廷恩,从头到尾也没将哀家放在眼里过。白费哀家当初拔擢他去了兵部。”
厉德安没有吭声。
其实王太后当初将李廷恩一下弄成个从五品,别人都猜不透王太后的用意,只有厉德安这个一直在王太后身边伺候的人才知道真相。
王太后娘家有一族侄是在李廷恩之前做的兵部郎中,不过只是个光会嘴上功夫的软货。没有真本事不说他还老爱嘴上弄些空口大话出来,后来就闯了一件大祸。把在南疆与西疆阵亡抚恤的名册给弄错了。眼看户部就要把银子给拨下来经兵部的手交到南疆和西疆那些镇守的将领手中,这个时候弄错了名册,很有可能会引起边疆军营士兵的哗变。
好男不当兵,军户可不是一个好行当,边疆尤其凶险。这些人辛辛苦苦豁出去性命不单是为了卫国,更是为了保家。人死了,一条普通兵士的性命大燕也就给五两的抚恤银子。军营的将领吃空饷,私吞军饷粮草的事情都很普遍,可这抚恤银子,只要一个将领还想要手底下的兵跟着自己,踏踏实实听自己的话,那是绝不会去吞的,相反,手下的兵死了,这些将领会豁出去把该要的抚恤银子帮手底下的兵士要到手。
为的,就是兵士们的衷心效忠。在这上头弄出差错的结果,比永王谋逆和塔塔人攻入大燕还要可怕。
王太后得知此事后大怒不已,但名册已经从兵部送到了户部,户部多文臣,一贯不是王太后的心腹执掌。王太后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寻了个罪名把族侄贬谪到一个小县城中做县令,尔后意欲在京官中挑拣出一个顶罪的人,选来选去,就选中了李廷恩。
王太后本想一箭双雕,托个十来日,待户部将银两拨下来李廷恩无力回天后再捅破此事,谁知李廷恩虽然完全弄不清楚事情的始末,却一坐上兵部郎中的位置就没有半分松懈的将前任经手过的卷宗文书都翻阅了遍,将事情给清查了出来,然后李廷恩直接找到了户部。户部掌管此事的孙芳德不理会王太后一系的官员,却对李廷恩这个新晋探花赞赏的很。孙德芳便是一路从寒门考出来的人,他看重李廷恩的才情,又得知李廷恩是受王太后族侄连累,二话不说,就做主重新按着李廷恩新制出来的名册重新拨了银子,平息了这场祸患。
这还不算,第二日,就有御史风闻奏事,将王太后的族侄给弹劾了。到头来,这名王太后有心保住的侄子即便躲到了偏远的县城,依旧被刑部抓回京中待审。
如今,又是李廷恩将杜紫鸢以j□j之名牢牢护在了宗正寺中,一个哪怕王太后搬出了天子之母的身份都无法插手的地方,王太后对李廷恩的痛恨,简直倾尽运河之水也难以冲刷干净。
尤其,一个月前那连续三日的朝变……在王太后心里,固执而且清楚的明白,她被迫还政,退居永宁宫,若非最后被太医诊出重症就要迁居西山,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一个人,一个年仅十六,尚未束冠的新科探花。与别人口中的三朝元老石定生无关,与什么上官睿这样的重臣更没有关系。
她这个大燕太后,败在了李廷恩手里!
厉德安觑了眼王太后的神色,不意外的又看到了王太后脸上那种深切的痛恨之意,他把腰弯的更低了。
寿章长公主这时候没有心情理会杜紫鸢是不是还关在宗正寺,她更想知道她连续困在永宁宫的这一月里,诚侯府的情形如何了?
“玉楼住在哪儿,是不是还在公主府,还是回了侯府?”
厉德安看了看寿章长公主,又看了看王太后,这才道:“殿下放心,世子一直住在侯府。诚侯……”他犹豫了下,见王太后脸色铁青却始终没有说话,就道:“侯府请过一次太医,如今已没有大夫进出了。”
寿章长公主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其实她原本想问的就是杜如归的情况,只是担心自己的母后动怒,才拐了个弯问起了儿子。听到杜如归一切尚好,她便放心了。
王太后对女儿的不争气满心愤怒,可是看到她形容憔悴的模样又不忍心再说什么。这一个月的变故,快的让她都几乎失去分寸了,至于女儿……
想到如今的情势,王太后轻轻地叹了口气。
也许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要先牺牲女儿一回,只盼她能体谅自己这个做母亲的苦心,大不了等事成之后,再将诚侯夫人这个名分还给她就是。
------------------------------------------------------------------
杜紫鸢仔仔细细的看着面前的李廷恩,眼神里满是好奇的意味,见到李廷恩下了一步棋,她才用缠着纱布的手指了指棋盘上的一个位置,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