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513节(3 / 5)
部下可以无惧箭阵的威胁,一心一意的对付正面攻击。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攻击越猛,伤亡越大,就算最后能夺取鲁肃的阵地,也会因为损失太大而难以为继,无力攻击新郑。
除此之外,鲁肃在阵前挖的深沟也是大问题,必须想办法填平这些深沟,否则兵力很难及时投送,无法发挥己方的兵力优势。
脱颖而出
袁绍看看张郃,又看看远处的战场,战斗虽然还在继续,但前进的势头已经被遏制,不出意外的话,第二次进攻也会以失败告终。一次进攻就是一千人,即使他有兵力优势也不能这么往鲁肃的坑里填,他的对手可不仅仅是鲁肃,还有孙策。
“儁乂,你把你看到的情况详细说说。”
袁绍命人取来一张席,又取来纸笔,让张郃坐下细说。张郃谢过,在一旁跪坐,先画了一个草图,又详细解说鲁肃的部署在交战时会有什么利弊。他在阵前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看得很细致,此刻一一道来,条理清晰,如在指掌之中。
袁绍越听越惊奇,心中不免懊悔。他知道张郃武艺好,所以才让他做自己的亲卫将,率领大戟士随侍左右,但他却和张郃交流不多,不知道张郃对排兵布阵有如此心得。这样的将才做亲卫将太可惜了,应该让他独领一部啊。以他的能力,领千人绰绰有余,甚至可以领万人。
由眼前的张郃想到高览,袁绍一时有些糊涂,不明白自己以前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身边有这么多人才却没用上,反倒让审荣那样的废物成了领兵大将?
这时,第二次进攻也结束了,虽然一千将士浴血奋战,可是面对鲁肃的阻击,他们伤亡惨重,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前军指挥的将领正准备发起第三次进攻,袁绍下令暂停。他让人把奉命撤回来的残兵带到中军,亲自询问,寻找破敌之道。
见袁绍如此看重他们,这些幸存的士卒感激涕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说给袁绍,验证了张郃的分析判断。袁绍既庆幸又恼怒,恨不得现在就将前军将领换掉,由张郃接替。沮授坚持反对,张郃负有保护袁绍的重任,不能轻易调离。且前军将领没有犯错,临阵换将,人心不服。袁绍觉得有理,传令指挥进攻的几个将军、校尉,让他们赶到中军,一起听张郃分析战情,商议对策。
……
见袁军暂时停止攻击,不少人赶向中军,鲁肃站了起来,来回踱步,不时看一眼山坡下的袁绍中军。
他清楚,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这些战果还不足以填平他和袁绍之间的实力差距。张郃站在坡下观察阵地的时候,他注意到了张郃,虽然相距两百余步,他看不清张郃的脸,只能看到张郃的身形,却能感觉到此人与普通将领的不同。
此人从中军而来,应该是袁绍中军的某个将领。鲁肃略一思索,就想到了可能是谁。他听孙策说过,张郃是将才,只是眼下还没有等到属于他的机会。战场是将领脱颖而出的最好机会,张郃既然有才,出现在这里,观察他的阵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一个能让孙策记在心上的将才,会做出怎样的部署呢?鲁肃有些好奇,还有些兴奋。
利用袁军调整战术的空隙,鲁肃也抓紧时间做准备。阵前的尸体要清理,箭矢要补充,受伤的将士要转移到后面处理伤口,虽然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具体的事务,他这个主将也不能不管不问。人都有惰性,也会有疏忽,如果他不去督促、检查,肯定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说不定哪一个问题就会造成致命的隐患。
兵者,死生之地,容不得一点疏忽。
鲁肃走了一圈,军谋石韪刚刚统计完伤亡数据,心情看起来很不错。“将军,伤亡比例近十比一,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鲁肃从石韪手中接过统计数据,看了一眼,却没石韪这么高兴。仅从数字上看,的确很不错,可是两次战斗的数据相差比较大,击退袁军第一次进攻只损失了十几个,剩下的损失几乎都是第二次战斗造成的,如果仅论这一次,数据就没这么好看了,比例接近四比一。
仅数据而言,四比一也是很不错的战绩,几乎可以和守城相比。但鲁肃不满意。他所领的这些将士都是精心训练出来的,战斗力绝非普通战士可比,军械的优势更明显。如此高的比例说明他们至少在某些方面被袁军将士压制住了,最直观的可能就是士气。
“季善,情况不乐观啊。”鲁肃曲指轻弹。“成军以来,我军还没遇到过真正的对手,看起来士气很高,却还欠些火候,尤其是面对强敌的时候不够镇定。袁绍就是我们的砺石,击败他,我们就是真正的精锐,但凡意志有些许松懈,我们就会遭受重大挫折,伤亡大一些还在其次,意志崩溃了,以后就没法补救了。”
石韪听出了鲁肃的不满,有些窘迫。军谋除了为主将出谋划策,提醒建议之外,还有协助主将调节将士情绪的作用。军中将士读过书的不多,有不少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对读书人有一种天然的尊敬,军谋和他们没有直接利益冲突,有时候还会为了他们向主将提建议,在军中颇有威望,做起思想工作来也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