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凭你们凤凰对光刻机的热衷程度,我就能猜到你首先要求见的就是徐国士。”
杜庆安抬起手,笑着点指了一下陈国泰道。
“徐国士?二叔,那位牛人是姓徐的吗?”
陈国泰目光一闪,装傻充愣地说道。
前世里陈国泰虽然对光刻机相关知识一窍不通,但是在国家遭受漂亮国‘芯片法案’制裁之后,出于强烈的民族情结,还是仔细地了解了一下光刻机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了解了光刻机的大体发展历程和国内光刻机的具体处境。
因此他对国际国内光刻机发展的大体时间节点和相关名词都有清晰记忆。
并且他还对主导了国内早期光刻机发展的那位牛人徐国士无比敬佩。
不过如今的徐国士还属于对外界高度保密的华国尖端科学家。陈国泰在理论上应该不知道他的任何情况。
“没错,他姓徐,叫徐启林。他如今在清大执教,同时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带领研发团队负责光刻机的深入研究。关于他的情况,我暂时只能给你说这么多。更多的等你见到了他,由他自己给你说。”
杜庆安点了点头,满脸都是对徐国士的钦佩之色,语气谨慎地说道。
以前杜庆安并没有怎么详细了解徐国士。直到这次凤凰集团提出要与之接触,他才去进行了解。
然后他就被徐国士的天才程度震惊到了极点。
十一年前,国家国防方面的火箭、导弹、核武等发展到一定程度,越来越不能缺乏高密度集成电路芯片支持。
而高密度集成电路芯片已经完全不能用手‘搓’出来,必须使用光刻机进行制造。
但是当时国内科学界只知道光刻机的概念,对真实情况一无所知。
还在乡下生产队‘学种水稻’的徐国士临危受命,回到京城带领国家配给他的团队进行艰苦攻关。
在从来没有见过光刻机的情况下,徐国士团队仅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从无到有,自己设计制造出了精密导轨、丝杠、滚珠、步进电机、数控计算机、光学系统、大孔径投影物镜等光刻机重要部件,并在1971年组装出了华国第一台光刻机并投入规模生产,供应全国半导体行业,充分保证了国防军事上的芯片需求。
了解到这些情况的杜庆安当时就无比震惊地认为,徐国士给国家建立的功勋之大,足以与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搞出导弹核武的那一批国之栋梁相提并论!
“好啊。二叔快带我去瞻仰一下这位大牛人物。”
陈国泰终于从杜庆安口中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站起身来很是高兴地说道。
“嗯。我先给他那边打个电话,然后我们就动身过去。”
杜庆安点了点头,拿起电话机开始拨号。
下午两点过十分左右,杜庆安的专车和陈国泰的奥迪80经过好几道严密检查,停在了清大实验室区域一栋七层大楼下方。
“小陈,这栋大楼就是咱们国家的光刻机制造中心。这栋楼里有两层是光刻机当中最为重要的精密光学仪器生产基地。有一层是组装中心。全国各地工厂运送来的零配件就在里面进行组装”
杜庆安下车指着眼前大楼,给陈国泰介绍道。
他说的这些原本都是绝密信息,但是现在很快就要被陈国泰给接触到,他提前说一下也是无妨。
而陈国泰看着眼前这栋看似不怎么起眼的平凡大楼,心里禁不住肃然起敬。
眼前这栋大楼可是祖国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杜庆安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从楼梯里走了出来。
“请问两位是杜副部长和前来参观访问的贵宾陈国泰吗?”
年轻人看了看杜庆安和陈国泰,很有礼貌地说道。
“是我们。”
杜庆安和陈国泰微笑点头。
“我是徐教授的助理李小鹏。徐教授叫我下来接你们上去。两位请跟我来。”
李小鹏也不客套,直来直去地说了一段话,然后转身走上楼梯。
陈国泰与杜庆安微笑对视了一下,跟上了李小鹏。
几分钟后,李小鹏带着陈国泰两人上到七楼,推开了一间办公室房门。
“教授,我把客人给你带来了。”
李小鹏对里面正在翻阅资料的一位中年人轻声说道。
中年人放下手中资料,一边从椅子上起身,一边转头向门口看了过来。
陈国泰连忙定了定神,认真地观看了一下这个让他前世今生都极为敬佩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