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几天勒紧裤腰带,还不容易攒了三两银子,才有底气给儿子说亲。
双河村离白云村很块,走路都要两个时辰。杜家也穷,家里就一个儿子一个双儿,眼看着孩子年纪拖大快嫁不出去,急的爹娘嘴巴冒泡,忙找媒婆相看。
就这么阴差阳错的,两个人看对眼了。双方又都穷,谁也不嫌弃谁。
张大平时性格比弟弟开朗,今天难得扭捏起来,笑了笑不好意思道:“这事还没敲定,原打算等定好日子再请你们帮忙。”
成亲是喜事,贺尧川拍拍他肩膀:“恭喜,有需要帮忙的只管说就是。”
张大又小声道:“他是外村人,对我们村不熟悉。到时候带他去你们家做客,想请嫂嫂带他熟悉熟悉村里。我是一个粗人,平时结交的都是汉子……”
张家因为贫穷,在村里也没什么朋友,为数不多的朋友就是贺家人。他知道林榆帮过乡邻,在村里人缘比较好,才厚着脸皮来求。
林榆笑笑说:“你只管带来,过几日大嫂他们都回来了,家里都热闹,带他认识认识。”
一行人说说笑笑,转眼就到杏花乡。他俩和张家兄弟分开,先去给糖点铺的陈老板送鸡蛋。今天是赶集的日子,铺子里人比较多。
陈老板做的是小生意,连长工都没请,就他一个人忙活,今天老母亲过寿辰,铺子只能开半天,还要赶着买寿礼回去。
匆忙之中看见林榆来了,想起订鸡蛋的事,他三两步走过去拿蛋,本想结了钱就转头继续忙活。看到包了红纸的鸡蛋时,陈老板愣了一瞬,随即笑的合不拢嘴,“抱歉,今天生意实在忙,来不及招待你们。改日来赶集,到铺子里坐坐,请你们喝茶。”
“无妨,我们也赶着去下街卖鸡蛋,陈老板您先忙。”林榆和贺尧川跟陈老板寒暄几句,没留在这里打扰。
出了门,贺尧川边走边吆喝:“买鸡蛋了,新鲜的野鸡蛋,一文钱四个。”
吆喝一圈,贺尧川和林榆站在下街,陆陆续续有人来买。吃野鸡蛋都是图个新鲜,不舍得买多了,一颗蛋他俩也卖,最后篮子里还剩下五颗。
倒是贺尧川做的鸡叆叇卖出去很多,无论村里还是乡里,家家户户都要养鸡。之前用过的人都说好,引了不少人来买,一百个全卖完了。三十五颗蛋卖了一百四十文,鸡叆叇卖了五十文。
旁边一个买家鸡蛋的婆子踮着脚,使劲往林榆的篮子里看。林榆以为她也想买一个回去尝尝,便随口问了一句,那婆子却斜着眼看他,撇撇嘴走了。
“无需同她计较,我看她篮子里的蛋一半都没卖出去,多半眼红你赚钱。”贺尧川说完,拉着林榆往回走。
第65章
新柴棚搭好了, 廊下的柴搬进柴棚里,院子顿时宽敞明亮。林榆坐在廊下啃黄瓜,半躺在藤椅上, 翘着脚有些惬意,闲适地眯眯眼睛。
已经熬过最热的时候, 昨天淅淅沥沥下过一场雨,今天外面刮起阴风,天色都是灰蒙蒙的。林榆担心像上次一样骤雨突至, 赶紧放下黄瓜收衣裳。
院子里也晒了许多菜干,都是秋冬的储备粮。今天周淑云他们都在家, 不担心没人搭手, 看见雨没来, 林榆收的慢悠悠的。
结果吃完中午饭, 天上的乌云慢慢散开,风止树声停, 一颗雨也没下。林榆又重新折腾,把菜干都搬出去。
他站在院门口张望, 见贺尧川迟迟没有回来。虽说清晨上山前嘱咐过, 不必等他吃中午饭, 林榆半日不见有些想念。
正要拿着背篓上山去寻人, 小路尽头就传出一声狗叫。旺财胖墩墩的声体蹿出来, 摇着尾巴冲林榆跑过来,围在脚边呜呜叫。
林榆眼里露出一点笑意, 赶紧迎上去,帮着抬背篓。贺尧川背的柴火太沉,肩膀都压下来一鞋。但他力气大,一次都抵得上别人两次。
“刚才它想在泥巴堆里打滚, 被我打了一巴掌,才跑下山找你告状,”贺尧川半天没看见林榆,也早就想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