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想拉出去放放风。
“爹,你把我也带上,我要骑骡子。”
溪哥儿人小胆子大,贺长德哈哈笑了,把儿子举起来放在骡背上,套了绳子牵出去。
周淑云不放心他,追出门吆喝:“当心点,溜达一圈就回来。”
刚买回来的骡子暂时放在鸡圈旁边,他俩修的鸡圈足够多,先拿来用用。等中秋节过后,在后院柴棚旁边建一个骡棚。
原先觉得家里宽敞,现在各种东西添置了,忽然就显得狭窄拥挤。万一明年还想养猪,猪圈都不知道放在哪里。
贺尧川在水池旁磨柴刀,刀锋锃亮发白,他抬手摸摸刀刃,磨的差不多了,没事就喝林榆说话:“后天叫上张大,再拖两根木头回来。骡棚要修结实一点才放心,隔壁村的吴全子会盖棚,请他回来干两天活,顺便把鸡圈加固,别的就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骡棚和鸡圈不一样,骡子更贵重一些,力气又大,很容易把圈撞散,必须请一个会建棚的人,用黄泥石砖和木头做材料。
林榆问道:“要多少钱?”
“木料土料和石料山里都有,我们可以自己找,只需给工费,吴全子收费是二百文一天,我们还得包三顿饭,夜里让他住在这边。”
建个棚怎么也要三天,只好从钱匣子取出六百文,让贺尧川带着钱去找人。
林榆晃一晃小荷包,没了,又没了。
第77章
中秋拜月很忙。
他们没去村子里参加集体拜月, 只在家里摆了香案贡品,周淑云带头上香叩拜,一盘豆腐一盘果子一盘月饼, 就是今年的贡品。
庄稼人拜月没有太多规矩,叩拜之后的贡果就能撤下来,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没有点灯油,明亮的月光照在院子里,跟白天一样清晰。
夜里有些热, 树梢间偶尔出来一丝丝风。
林榆把席垫子搬出来,这是平时晒粮食用的, 打扫干净人就能躺上去。家里的躺椅不够, 又想躺在院里看月亮, 大竹席最合适。
七个人并排躺下, 周淑云靠着贺长德,小溪趴在他娘身上啃月饼。孙月华和贺尧山躺在中间, 边上是林榆和贺尧川。
每个人手里一把蒲扇,旁边小桌子上有月饼和清茶, 一口饼配一口茶, 抬头还有星河遍布, 算是农家为数不多的惬意日子。
微风吹的人困乏, 瞌睡上来了, 大家都陆陆续续回房睡觉。周淑云把睡着的溪哥儿抱进去。孙月华和贺尧山明天地里有活,打个哈欠也回房了。
院子里只剩他俩。
“听说县里的富户家都有凉亭, 风从亭子穿过,瞬间就凉快了。等以后赚了足够的钱,我们也修大院子,把凉亭建在院里, 夏天的时候避暑纳凉,冬天能煮茶赏雪。”
“再多养几条狗,给旺财找个媳妇。你不是喜欢种果子树,到时候就在围墙旁边种一排,桃树李树杏树,最后都给你打理。”
林榆有些憧憬,躺在旁边乐呵呵地笑。
林榆没什么大愿望,只想过好小日子。对他来说,四季三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平安顺遂就足够了。
而别的东西,对于好日子而言都是锦上添花。
他俩拍拍扇子闲聊几句,林榆有些困了,贺尧川就抱他回房睡觉。
节后,忙碌的日子又开始了。吴全子带着工具上门,还有这三天要穿的衣裳。两个村子之间比较远,每天都来来回回跑太浪费时间,因此吴全子做工的时候都住在别家。
他还会雕花的手艺,要单独给二百文。林榆和贺尧川修的是骡棚,就没让雕花。只说之后盖新房,有机会再请他。
家里没有空房,只有柴房角落里空着。原本的柴火都搬到阁楼上,一楼是两个粮仓。墙壁糊的严实,风雨都吹不进来。
林榆和贺尧川把竹床搬到柴房,道:“吴哥,辛苦你在这里睡几天。柴房我们打扫过,都是干净的。每天除了二百文工钱,还包三顿饭食。吃喝都是一样的,和我们一起吃。你先安顿好,我带你去看看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