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章(2 / 2)

推他,他才回过神来。

鹿慈英依然笑盈盈的:

“有来有往,才好做朋友呀。”

沈厌卿站在他身边,也跟着附和:

“确实如此。”

文州太守见了这一幕,心中惨淡非常:

先不说鹿是否有灵性,依他看,这位圣上派来的钦差,和这位前朝留下的宗室,一唱一和才像是几辈子的好友。

惨呐!

一时不慎,不仅没接到人,还推到对面去了。

沈参军好歹也在京中为官七八年,贴身侍奉陛下那么久,怎么会如此没有原则!

难道真被陛下伤了心,决定也要给文州添些堵了?

文州可是无辜的,作为文州太守的他更是平白倒霉呀!!

他瞄一瞄沈厌卿的眉眼,一点没读出传闻中所谓的倨傲凌人;

反而觉得这只是个普通而温和的年轻人,看上去甚至有些像好捏的软柿子。

山上虽冷,可还不至于要穿那么多。

他一把年纪尚且觉得无碍,沈厌卿竟披着毳衣,又给人种病弱体虚的印象。

不过,他也不至于就此被表象蒙蔽。

毕竟,在京城能扎下根的,有几个简单货色?

虽然沈厌卿如今还是被连根拔起扔出来了,可曾经至少也爬到了离当今圣上最近的位置。

那么多人嫉恨,那么多双眼睛盯着……

想要在那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单是聪明会写文章可还不够。

接下来怎么办,怎么说,他虽打好了腹稿,可真到了决定关头还得靠这位沈参军。

他在这四五年忙碌未见成果,难得有一个变数,自然要抓紧这根救命稻草。

小插曲过后,一行人接着沿山路往前。

不多时,有飞檐从山花里探出一个小角,红粉映着绿瓦,煞是鲜艳美好。

遥遥一望,已让人心生向往——不单是为了美景,更是为了太守等人久坐衙堂,在爬山一途上欠缺了些经验;

在原住民鹿慈英及鹿的衬托下显得过于狼狈,实在是给我朝丢脸,而给前朝长了威风。

此时此刻,若有热茶一杯,圈椅一把,再来些名家字画可作赏析;

也许还能稍显我朝文脉,勉强扳回一城……

然而太守的一切美好幻想都在看见小亭的匾额时随风飘散了。

“衮……水……亭……啊,太守,此上所书可是‘衮水亭’三字?”

长史一向在太守春风化雨般的治下修炼眼色,最是知道太守什么时候想做什么。

此时一捋胡须,朗然昂首,半是欣赏半是好奇地看向匾上狂草,不假思索地以吟哦声调念出其上内容。

念完极为谦逊地向上一报问,挺胸站直,翻掌前伸引导目光,以示自己唯领导马首是瞻。

然而太守的脸色却黑如收松烟的架碗底:

“长史有心。本太守虽老眼昏花,却还认识些字。”

长史眨眨眼,一回头看见同僚们都是一副把下辈子的伤心事都想完了才勉强憋住笑的精彩表情,忽然若有所悟:

太守给慈英太子教众回复的那个大写的“滚”字,还是他磨的墨!

一“衮”一“水”,合起来不正是那个大字!

长史顿时恨不能以死谢罪,无奈前朝余孽之首尚在跟前——太守大概也是出于此等考虑才没有当众给他一脚。

慑于太守眼神威胁,他缩着脖子站到后面去了。

那白鹿见他靠近,拱了拱他。

长史偷偷揪了根草,喂着鹿,假装自己也是这山里的千万颗树之一。

前朝余孽当真狡猾深沉,一交手就吃了大亏,还是这林间山灵纯粹可爱心无雕饰……

被自己下属狠坑一把的太守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再度开口:

“不知沈参军可否为我们稍作解释,这匾额为何取这几个字?”

那缺心眼的下属都问过了,就这么装无事发生也不是个事儿;

到访什么胜地,问问题字的典故也总是个礼貌。

不问鹿慈英是因为,一来沈厌卿毕竟是自己人,二来鹿慈英都有胆子拆字放在这嘲讽他,张嘴恐怕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