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嬷嬷心一抖,望着烛光映照下那张消瘦憔悴的脸,强扯出笑容:“夫人见到了就好。”
“可下次见到三郎,要七日后了。”杨夫人捂脸,簌簌流泪。
苏嬷嬷不知说什么,只觉室中残香令人烦闷。
“苏嬷嬷,明日一早就请秋六姑娘过来用饭,再去一趟永清伯府,就说我要留秋六姑娘小住月余。”
“是。”
秋蘅回到屋中,推窗而坐。
寒风涌进来,卷走她衣衫指尖沾染的香气。
窗外夜色如墨,月孤星寒,再过一段时日恐怕就要落雪了。
杨夫人如愿“见到”了儿子,她如愿取得了杨夫人的信任。事情进展到现在还算顺利,之后就是熟悉相府防护布置,争取尽快找到那些证据。
第二日再见杨夫人,杨夫人明确提出了要留秋蘅小住的事。
见她面露难色,杨夫人扫一眼苏嬷嬷。
苏嬷嬷立刻奉上一个匣子并打开,满满的金花生、金豆子、金瓜子闪花人眼。
“我知道秋六姑娘有讲究,一次只收百两银。这与那个无关,是留秋六姑娘在相府小住的补偿,毕竟让你离开熟悉的地方这么久。”杨夫人清醒时说话是很妥帖的。
“那就多谢了。”秋蘅没有推扯,“苏嬷嬷去伯府传话时麻烦把这个带过去,交给芳洲。”
苏嬷嬷下意识点头,抱着匣子到了永清伯府时,心情还怪怪的。
白日里,秋六姑娘看着满匣金子的时候又挺像个人的。
这一次老夫人见到苏嬷嬷,就发现苏嬷嬷言语神态间客气多了。
“交给芳洲?”老夫人心中警惕,“这不像是伯府带过去的。”
“是我们夫人给秋六姑娘的,秋六姑娘让奴婢带过来。”
等苏嬷嬷离去,芳洲也到了。
“阿蘅让苏嬷嬷带给你的,打开看看。”
芳洲犹豫了一下。
老夫人脸一沉:“我是阿蘅的祖母,还不能看了?”
相府大太太给阿蘅的东西,不看看怎么放心,能坚持到这婢子过来已经不错了。
芳洲闻言,默默把匣子打开,屋中顿时响起抽气声。
老夫人不由半站起,看直了眼睛。
大丫鬟春草捂着嘴,只有一个念头:六姑娘真有钱啊!
老夫人震惊过后,脸色一变。
这么多金子,相府大太太莫不是想买六丫头的命吧!
“赶紧带走。”想想不能做什么,老夫人只觉心堵,冲芳洲摆摆手。
薛寒是在休沐日再次登了相府的门,吊唁方三公子。
家中有丧事,方相没有外出应酬,听闻薛寒来了,亲自去见。
“方相。”
方相看着眉目清俊的少年郎,露出淡淡笑容:“薛公公好福气啊,儿孙越来越出息了。”
“方相过奖,薛寒愧不敢当。”
“当得起。老夫听今上夸了你好几次,真是年少有为。”
“今日晚辈过来,除了吊唁,还想见一见秋六姑娘。”
“秋六姑娘?”秋蘅来相府小住这种小事并没传到方相耳中。
“是,晚辈送帖子去永清伯府,听伯府说秋六姑娘来相府了。”
阿蘅已经在相府数日,不管她有什么目的,对他来说,确认她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第167章 书斋中
方相听了薛寒的话,道:“这个老夫还真不晓得,等我打发人去问问。”
很快去问的仆从回话:“秋六姑娘这几日住在大太太院中。”
方相心中疑惑,面上半点不露,对薛寒道:“秋六姑娘确实在相府,这边人多杂乱,你去九回亭等她吧。”
“多谢方相。”薛寒拱手,随带路的仆从离开。
方相抬脚去了老妻那里。
“相爷怎么过来了?”老夫人对方相的到来有些意外。
丈夫事务繁忙,不管是休沐还是平时,要么在前院会客,要么在书斋见人,鲜少往她这里来。
“杨氏那边是什么情况,为何永清伯府的六姑娘住进了她院子里?”
“这个啊,我倒是听说了。”老夫人一听是这种小事,就放心了,“自从三郎走了,杨氏悲伤过度一直缓不过来,直到秋六姑娘登门,哄得她竟有些精神了……”
相府日常事务由杨夫人打理,杨夫人要留一个小姑娘小住完全不必向老夫人禀报,老夫人也是担心杨夫人承受不住丧子之痛,才多了一些关注。
“秋六姑娘登门做什么?”
老夫人笑笑:“先前永清伯府拒绝了冲喜的事,还不是怕咱们相府报复。永清伯自己没什么本事,倒是另辟蹊径,送孙女来讨杨氏欢心。”
“原来是这么回事。”方相这才弄清楚了,“杨氏真因为秋六姑娘好些了?”
老夫人点头。
“永清伯还真是个人才。”方相嗤笑,叮嘱

